返回

金庸小說排名錄

首頁
    嫂子,對張翠山更是十分親熱。

    在他看來,什麼道義與門派,都不必放在眼裡,隻有兩個人有感情才是真正重要的。

     他對紀曉芙更是如此,寬恕她的失身,心中對她的追求始終不變。

    即使是面對情敵楊逍,他也沒有乘對方重傷之際報奪妻之仇。

    這類癡情男人的優點也是弱點,讀者可能和我一樣,覺得殷梨亭多情得有點傻氣。

     這種感情至上而又天性軟弱的男人,在事業上大抵無所作為,在感情世界中也往往沒有立足之地。

    試想起紀曉芙若真的與他結為夫妻,恐怕一遇到強有力的男人進攻,給殷梨亭戴頂綠帽子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因此,我一方面欣賞殷梨亭的善良單純,另一方面又對他缺少一種男子漢氣概表示遺憾。

    他可以成為男人的朋友,但卻不是女人心目中的偶像,至少在一些有主見的女人心目中,對他的同情往往多于愛情,因此殷梨亭隻能成為愛情中的悲劇角色。

     據史記載,張三豐确有七個弟子,其他六人姓名與金庸小說中的人物相同,唯有殷梨亭原名殷利亭,金庸感到其名與六位武俠之名不符,乃作了改動。

    </PGN0118.TXT/PGN> 紀曉芙 談到愛情的不可思議又無法解釋,那麼請讀一讀紀曉芙的故事。

     紀曉芙在《倚天屠龍記》中出場時,正值張翠山攜妻子殷素素回歸武當,峨眉派靜玄師太前去興師問罪,當時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但見神情威嚴的靜玄師太背後站着一個身材高挑、膚色白皙的年輕女俠,她低着頭弄衣角,那副神态就顯示她很擔心峨眉與武當發生沖突。

    原來那個美貌少女正是武當第六俠殷梨亭的未婚妻紀曉芙。

    張翠山自刎之後,峨眉派揚長而去,唯有紀曉芙大為傷感,可見她是感情勝于理智的女人。

     這個柔情女子的遭遇很值得同情。

    因其美貌,被明教光明左使楊逍擒去,因奸而孕,生下一女。

    據她向師父滅絕師太供認,她完全是被迫的,但令人納悶的是,紀曉芙居然給女兒取名楊不悔。

    她不僅對自己的失身表示不悔,而且對強奸她的楊逍不恨。

    紀曉芙在師父與師姐的威逼之下,甯可身敗名裂,慘遭毒手,也要保護她的丈夫楊逍。

     楊逍是個有魅力的中年男子,這無容置疑,但他</PGN0119.TXT/PGN> 畢竟是用了強制手段。

    遇害的紀曉芙何以不怨?這理由恐怕有兩個:一是女子一旦失身,生米煮成熟飯,她就認了命,二是那個強奸她的男人本來值得她愛。

    楊逍盡管在年紀上不占優勢,但他比起那個軟弱天真的殷梨亭确實多了幾分男人味。

    再說紀曉芙與殷梨亭的姻緣,本來也隻見過幾面,談不上有感情基礎。

    紀曉芙移情于楊逍,大可原諒。

     芙自然不是輕浮的女子。

    她除了被迫失身,處處顯示一個女俠的風範。

    丁敏君殘殺彭和尚時,曾以紀曉芙私生一女要挾,紀曉芙甯可聲名俱毀,也不願強加無辜;滅絕師太有意傳衣缽給她,隻要她誘殺楊逍,可紀曉芙甯可被師父處死,也不願害丈夫。

    她臨終前把女兒楊不悔托給張無忌,并要求把女兒交給楊逍。

    楊逍因紀曉芙之死而傷心落魄,這實在是情理之中的。

     令人大為感動的是,紀曉芙雖然被奸而孕,但她不把責任全部推在男人身上。

    她面對世俗的責備與冷漠,依然用誠實的心地來支配自己的一言一行。

    可見紀曉芙在感情世界中是個了不起的女人。

     </PGN0120.TXT/PGN> 張無忌 《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與郭靖有相似之處,心地皆寬厚善良,武功皆精娴過人;但張無忌不是郭靖。

     首先,張無忌比木讷的郭靖多了一點男子漢的溫情;其次,張無忌為人随和,容易與人相處;第三點,也是兩人最大的區别,郭靖處事固執己見,原則性極強,抱定的主意雷打不動;而張無忌生來毫無主見,在處世上随意性很大。

    這一點,無忌與其父張翠山酷肖。

     張無忌的随意性,一方面表現在愛情上。

    他不是那個處處留情的風流情種段正淳,他從不勾搭女人,但一旦有某個女子鐘情于他,他總是不忍心拒絕。

    小昭、周芷若、趙敏愛上了他,張無忌時時記着她們的好處,以緻不知選擇誰人為妻,使得幾個女孩子都很痛苦。

     在事業上,他也是當斷不斷,雖然被推上領袖寶座,但他并非出色的武林盟主。

    真正的政治領袖總是有謀略,有城府,可惜張無忌久經世面,仍對權術一竅不通,又無掌握權力的野心。

    張無忌在《倚天屠龍</PGN0121.TXT/PGN>記》中出場頗多,但真正顯示其光彩的場面很少。

    他的可愛之處,不在于對女人的吸引(我始終弄不明白那麼多女孩子為何鐘情于一個渾渾噩噩的男人),而在于他對謝遜的一片至誠友情。

    他還有一個弱點,一生太相信别人,盡管他有仁愛之心與出衆的武藝,結果仍被攆下明教教主的位子。

    好在張無忌對此并不介意,他從不想當決策者。

     與張無忌交朋友,無所顧忌。

    你對他一分好,他還你三分好。

    你與他相處日久,會發現張無忌從不苛責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如果沖撞了他,他也不記恨。

    但你與張無忌交友,還得注意一點,不可把什麼話都和盤托出,他對任何人都不設防,很可能把你的秘密無意中洩露給另外一個人。

    至于遇到疑難問題,你要聽聽張無忌的高見,那就讓你為難也讓他為難了。

    </PGN0122.TXT/PGN> 周芷若 一個毒誓,可以讓人背上一副沉重的枷鎖,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這類近于殘酷故事居然被金庸描寫得有聲有色。

     我們不妨讀一讀周芷若的人生際遇。

    她在《倚天屠龍記》中出場時,還是個容貌秀麗、性格柔順的船家女。

    她天生是美人坯子,小小年紀就長得楚楚動人。

    父親死于非命,幸虧張三豐出手相救,她才幸免毒手。

    周芷若與身受重傷的張無忌相遇,應該說有點緣分。

    她在舟中精心照顧張無忌一段細節,活現出這個小女孩可愛的性格。

    她再度亮相,已成為峨眉派掌門人滅絕師太的女弟子。

    金庸極寫丁敏君的刁鑽兇蠻,來襯托周芷若的柔弱仁懦。

    後來滅絕師太突然選定周芷若為掌門繼承人,條件是要周芷若發一個毒誓:不能和張無忌相愛;如若與張無忌結為夫妻,父母屍骨不得安甯,生下兒女,兒子代代為奴,女兒世世為娼。

    這個毒誓可謂惡毒之極。

     應該說,周芷若發這個毒誓是被迫的。

    她心中早就愛上了張無忌,不然她為何一劍刺中張無忌時,居然手下留情。

    但後來情節的發展似乎有點違反人之</PGN0123.TXT/PGN>常情。

    周芷若盡管在江湖的磨練中逐漸顯示出剛毅、堅強的一方面,但實在算不上心狠手辣。

    金庸可能為了追求撲朔迷離的藝術效果,把趙敏的某些性格特征移植到了周芷若身上,讓她用迷藥迷倒衆人,用利刃在殷離臉上劃了十幾條傷痕,又自殘左耳,嫁禍趙敏。

    她後來與張無忌交手之際,又突然自稱“宋夫人”,以此擾亂張無忌的心,這種陰險狠毒無情的伎倆,恐怕遊離了周芷若性格發展的脈絡。

    我總感到金庸塑造這個藝術典型不是很成功。

     我說金庸沒有正确把握周芷若的性格脈絡,主要是說他寫周芷若與張無忌之間的關系有點矛盾。

    她一方面愛張無忌,一劍不刺中張無忌的心髒是一例;後來她落敗在鹿杖客的“玄冥神掌”之下,臨危之際還要出手擊殺趙敏,把自己體内寒毒傳到趙敏身上,這些都可以證明她内心世界仍然無法擺脫對張無忌的依戀,不然為何對為張無忌所愛的趙敏會恨之入骨呢?但另一方面她又幾次要置張無忌于死地,給張無忌造成諸多麻煩。

    這樣愛與恨交織在一起,表現一個人的雙重性格,也無不可。

    但金庸對這種感情的基礎缺少令人信服的交代。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把周芷若與趙敏并提,聲稱周、趙二人都是很有野心的女人。

    周芷若因為有野心,才練成猶如鬼魅的“九陰白骨爪”,其出手詭奇狠毒,自然毫不奇怪,但讓一個毒誓改變她的全部性格特征,我總覺得不大可信。

    盡管在此書的尾聲中,周芷若還是由鬼變成了人,這種大起大伏的人格</PGN0124.TXT/PGN>塑造,顯然不合邏輯,隻是文學家随心所欲的想象罷了。

    </PGN0125.TXT/PGN> 趙敏 如果一個女人隻是本性殘忍,有點邪氣,那麼至多是一個無用黑心人;但如果她生來頗有姿色又有野心更兼機智過人,那麼這類女人的可怕,就不可低估了。

     《倚天屠龍記》中的蒙古貴族小姐趙敏,便屬于後者。

     趙小姐是汝陽王的女兒,美貌無與倫比,其媚态足以颠倒任何一個男子。

    她武功不算高,但工于心計,使出的手段令人咋舌。

    她小小年紀,膽子甚大,帶了“玄冥二老”兩位高手闖蕩江湖,其目的就是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那麼,趙小姐心中的事業是什麼呢?照她自己的話說:“我年紀大了,要殺很多人。

    ”把殺人視若兒戲,難怪她詐騙明教高手、暗襲張三豐,在她看來都是略使小技。

    至于她為了引張無忌入彀,用有毒的“七蟲七花膏”代替“黑玉續斷膏”,讓張無忌用在俞岱岩、殷梨亭的傷口上,這種不惜讓兩大高手陡增萬般痛苦的欺騙伎倆,可見趙敏的狠毒心腸,簡直匪夷所思。

     我初讀《倚天屠龍記》,對張無忌與趙敏的感</PGN0126.TXT/PGN> 情糾纏實在不理解。

    這個魔女輕易地擺布男人,張無忌居然被其玩弄得心甘情願,真坍盡了天下男子漢的台!但一讀再讀,又漸漸悟出:掉入情網的男人無法抵抗的無限嬌媚、無限深情。

    再從張無忌性格來分析,他縱然學成了蓋世武功,當上了明教教主,其實他本性軟弱,天生沒有主張,遇到什麼事都從好的、善的方面去忖度,一旦吃了虧,又善于原諒對方的種種惡行。

    這種男人處事猶豫不決,如果遇上一個柔順的女孩子,也未必能做出什麼大事業來。

    趙敏與他相處,正好彌補了他的不足。

     金庸寫趙敏,一方面寫她的麗色生春與一往情深,比如她愛張無忌,就會不顧一切地去追求,甚至不擇手段地占有這個男人。

    殷離在張無忌手上咬了一口,她也在張無忌手上猛咬一口,目的是讓張無忌不會忘記自己;另一方面又極寫她的機智過人,張無忌幾次遇騙,都是趙敏及時識破對方伎倆,如陳友諒的偷襲與僞裝,可以把張無忌蒙騙在鼓裡,但卻騙不了趙小姐的“火眼金睛”,因此,張無忌縱然對殷離、周芷若、小昭都有愛憐之情,但與他真正相愛的女人,卻隻有一個趙敏。

     還值得指出的是,趙敏的所作所為都是主動的,不僅僅因為她是任性的千金小姐,還因為她身上有蒙古人的血統,與中原女子的溫柔性格大不相同。

    </PGN0127.TXT/PGN> 殷離 殷離是個性格倔強的傷心女子。

    她的悲劇緣于她的個性太強,一方面表現在她為母親複仇上,另一方面表現在她對張無忌的一片癡情之中。

     她本來生活極為優裕,她是魔教四大護法之一“白眉鷹王”殷天正的孫女,父親殷野王武功也十分了得。

    後來殷野王娶妾,殷離為母親報仇,跟随金花婆婆闖蕩江湖。

    為了修煉歹毒無比的“千蛛絕戶手”,朝夕與毒蜘蛛相伴,久而久之,容貌變醜。

    殷離熱衷這邪門功夫看來不可思議,其實是她從母親的悲劇中汲取的。

    殷離的母親原來也練這功夫,已練至一百隻花蛛,為了保持容貌美麗,棄功不練,但她依舊牽不住丈夫的心。

    殷離親眼目睹母親的傷心遭遇,就狠心苦練。

    她要練成這門功夫,與其說為了母親,還不如說為了懲罰天下的薄幸男子。

     殷離心目中薄幸男子,原來是多情善良的張無忌。

    她随金花婆婆在蝴蝶谷見到張無忌,就有了朦胧的愛情,她隻想把這個俊俏的男孩子帶回靈蛇島,與他一起玩耍。

    不料張無忌不肯,還在她手背上咬了一口,于是,處世簡單的殷離對張無忌便又恨又愛。

    後</PGN0128.TXT/PGN>來,張無忌成了曾阿牛,殷離也成了“蛛兒”,兩人互不相識。

    殷離對關心她的阿牛百般挑剔,時時流露出對張無忌的情愛,令人感到又可惜又可憐。

     金庸塑造殷離這個人物,可以說處處有伏筆。

    比如張無忌一見蛛兒,便說她像他母親殷素素;殷離還以為無忌取笑她太老,其實正是暗中寫出殷離的身世,原來無忌的母親正是殷離的姑姑。

    又如寫張無忌情急之中咬了殷離一口,卻對後面戲的發展起了那麼大的作用,這都是寫書人的巧妙安排。

    殷離的結局也大出意外,張無忌見蛛兒昏死過去,為她立了木條墓碑,不料殷離未死,她從墓中走出,方知待她十萬分好的曾阿牛正是她朝思暮想的張無忌。

    殷離在尾聲中飄然而去,心中卻仍然保留着那一份幼年時的感情。

     我對殷離既同情又不大喜歡。

    殷離傷心的遭遇,雖是經曆所緻,但一大半還是個性太強造成的。

    她恩怨之念太分明,處事會走極端。

    比如她因為母親求美而得不到愛情,就把自己的美貌毀了;又如張無忌說一個人貌美并不可愛,可愛的是心地善良,她又以母親的悲劇來把善良說得一無是處。

    盡管她本質上還是一副好心腸,但像這類古怪偏激的女子,除了張無忌,恐怕其他男子都吃不消。

    </PGN0129.TXT/PGN> 小昭 我曾經在拙著《古龍小說藝術談》中談到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武俠小說(指狹義的武俠小說)有很大差别,差别之一便是對愛情所取的不同态度。

    以《三俠五義》為代表的舊武俠小說渲染忠義而排斥愛情,或者說這類小說中的愛情關系,隻是俠客生活的一個點綴。

    新派武俠小說則不同,書中男女主角具有強烈的愛情吸引力,《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便是一例。

     同時愛上張無忌的四個女子:殷離、周芷若、趙敏、小昭,都是絕色佳人,又都愛得死去活來。

    殷離、周芷若、趙敏已另文談過,這裡再來談一談小昭。

     小昭出場時,帶點神秘感。

    她容貌奇醜,又是跛子,楊逍見她可憐,便讓她當女兒楊不悔的丫頭,後來楊逍發現這一切都是僞裝的。

    楊逍那日教楊不悔練武,小昭居然識得六十四卦之方位。

    楊逍是機智過人的高手,他一眼看出小昭大有來曆,疑心她來明教卧底,便餓了小昭七天七夜,小昭依然不露半句口風,隻得用玄鐵鐐铐把她鎖住。

    後來,張無忌動了善念,讓這個醜丫頭服侍自己。

    小昭随張無忌上靈蛇島</PGN0130.TXT/PGN>之前,張已察覺小昭非尋常女子:自己行步如飛,小昭居然能和自己并肩而行。

    當然更出意料的是,小昭的本來面目是混血的美人,她後來又成了波斯明教總教的教主。

     小昭到光明頂卧底的故事,很落俗套。

    因為她的母親黛绮絲遇上銀葉先生,因情生愛,叛教嫁人,生下小昭。

    黛绮絲為了贖罪,讓女兒喬裝改扮混上光明頂,盜取乾坤大挪移心法。

    這個故事有點離奇荒謬,其中值得回味的隻是突出了楊逍的成熟與老練。

     小昭光彩奪目之處,是她真心誠意地愛上了張無忌。

    她縱然也騙過無忌,但從未下過毒手。

    她和趙敏、周芷若都有做作功夫,但她對人并不殘忍。

    小昭的可愛遠遠勝過趙敏與周芷若。

    她知道自己要與張無忌分手,便說出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來:“公子,這件事我一直在騙你。

    但在我心中,我卻沒對不起你。

    因為我決不願做波斯明教的教主,我隻盼做你的小丫頭,一生一世服侍你。

    我跟你說過的,是不是?你也應允過我的。

    ”她與張無忌含淚訣别,并将倚天劍與屠龍刀一起交給了張無忌。

    金庸比較了幾個女子對張無忌的愛情之後,在此書《後記》中寫道:“我自己心中,最愛小昭,隻可惜不能讓她跟張無忌在一起,想起來常常有些惆怅。

    ” 小昭愛張無忌什麼呢?是愛他的善良還是愛他的英俊?我實在想不出來。

    對這樣一個在愛情上毫無主見的男子,有那麼多女人肯傾心相愛,除了說明愛情本來是不可思議的,答案便是金庸太會編故事。

     </PGN0131.TXT/PGN> 黛绮絲 金庸寫武俠小說喜歡異想天開,比如把洋美人搬來充當中國小說中的俠客,即為一例。

     《鹿鼎記》中塑造了一個蘇菲亞,縱然媚态十足,畢竟沒有高明的武功。

    《倚天屠龍記》中的黛绮絲則不同。

    她是明教“四大護法”之一,排名還在“白眉鷹王”、“金毛獅王”、“青翼蝠王”之前。

    她初次亮相是在蝴蝶谷,她扮作一個老态龍鐘、久病纏身而又出手怪異的金花婆婆,胡青牛與王難姑死于她手,足以顯示她的心狠手辣。

    她再度亮相是在靈蛇島與謝遜相見,此時金花婆婆才顯出“紫衫龍王”的真面目;但且慢,“紫衫龍王”還是她的喬裝改扮,她真正的身分是波斯明教的教主之一。

    這個“聖處女”原來是位徐娘半老的絕色佳人。

     在明教“四大護法”之中,黛绮絲雖然身居首位,其實她除了水底功夫出衆之外,論武藝還算不上一流高手。

    令人驚歎的是她很有心機與善于僞裝。

    黛绮絲的動人之處,是因情下嫁銀葉先生,但她熱情如火的戀愛生活,金庸并沒有細緻交代。

    在我的印象中,銀葉先生是書中子虛烏有的人物。

    黛绮絲後來為了</PGN0132.TXT/PGN>免受火禁之刑,居然讓自己女兒扮作醜女,混上光明頂卧底,這似乎與中國傳統的母愛大相違背,我隻能從她的波斯人血統去圓金庸的想象之說。

     黛绮絲扮作金花婆婆與謝遜鬥法一段,更令讀者不可思議。

    她一方面命令女兒小昭去偷學“乾坤大挪移法”,另一方面又想争奪屠龍刀,這一切好像都是為了她可以向自己背叛的波斯明教有一個交代,将功贖罪。

     但黛绮絲從未想過要返回波斯,試想中原之大,她完全可以隐姓埋名,與女兒小昭舒舒服服過日子。

    這些念頭在初讀《倚天屠龍記》時我也沒有想過,但掩卷之後,總覺得金庸寫黛绮絲這個人物是個敗筆。

     武俠小說的人物與情節,應該講究一點離奇與驚險的味道。

    平鋪直叙,沒有波瀾起伏與意料之外的東西,讀者一定大失所望。

    但為了吸引讀者,就故弄玄虛,使意料之外不在情理之中,讀者對這類人物的可信性便大生懷疑。

    我讀“紫衫龍王”黛绮絲的故事,便有如此感受。

     吳霭儀女士在《金庸小說的女子》一書中,也認為金庸對黛绮絲所作所為的答案解釋得十分勉強。

    我則進一步認為,黛绮絲是金庸筆下失敗的人物形象之一。

    </PGN0133.TXT/PGN> 謝遜 一部《倚天屠龍記》跌宕起伏,波瀾叢生,皆由一把“号令天下,莫敢不從”的屠龍刀引起,而屠龍刀的得主是金毛獅王謝遜,因此,謝遜在書中的地位,決不在張翠山、張無忌父子之下。

     謝遜初看是個威猛兇狠的粗人,其實他粗中有細。

    他身材魁偉,滿頭黃發,兩眼發光,威風凜凜。

    他一出場,就将白龜壽、常金鵬、麥鲸等四大幫主斃命,一聲長嘯,幾十個人都成了白癡。

    後來他在冰火島上幾乎殺死張翠山與殷素素,但更令人震驚的是,武林中許多兇殺懸案居然也是他假冒師父成昆之名制造的。

    謝遜一生殺人無數,許多無辜者死于他手下,連仁慈的空見大帥也未幸免。

    金毛獅王的所作所為,足以令人發指。

     但細讀全書,謝遜卻又是一個值得同情的英雄。

    他憎恨人類,連及蒼天,都是事出有因。

    他本是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因為師父成昆見色動心,強奸了他的妻子,殘殺了他一家,連他的幼子也被成昆摔成血團。

    一個人遭受了家破人亡的巨大痛苦,豈能性格不變!謝遜在痛苦的煎熬下終于成了叛逆者,他要奪</PGN0134.TXT/PGN>取屠龍刀,為他父母、妻子報仇雪恨,這是可以理解的。

     謝遜給世人的印象由可憎變為可愛,是因為他聽到張無忌一聲啼哭之後,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兒子,于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謝遜在後半場戲中,成了讀者崇拜的英雄。

    他雙眼已瞎,明明可置成昆于死地,卻不殺死對方,他對成昆說道:“你殺我全家,我今日毀你雙目,廢去你的一身武功,以此相報。

    師父,我一身武功是你所授,今日我自行盡數毀了,還了給你。

    從此你和我無恩無怨,你永遠瞧不見我,我也永遠瞧不見你。

    ” 這種境界,正是佛家所推崇的“寬恕”。

     應該說,謝遜的思想轉變,是因為受到善的影響,空見、張翠山、張無忌的品行,都曾對他改變性格産生了很大作用。

    從謝遜身上,一方面體現了惡的誘惑,另一方面又表現了善的感召力量。

     作為一個藝術典型,謝遜是個力量型的武林高手。

    他的倔強、剛猛、兇狠使人生畏,但他又不僅僅是一員猛将。

    謝遜有思想而且有見解。

    他曾例舉嶽飛被宋高宗錯殺,中原百姓慘遭屠殺,來說明上天的不公正,好人未必有好報。

    正因為他看到了這一點,他才憤世嫉俗,敢于向人類和蒼天公開宣戰。

     謝遜練成了絕技,又奪得了屠龍刀,但他一生卻是在品嘗種種痛苦與悲憤。

    他的複仇也隻是為了解脫痛苦,但最後還是佛法無邊,使他回頭上岸。

    這顯然是金庸對佛教的理解。

    </PGN0135.TXT/PGN> 朱長齡 《倚天屠龍記》中的朱長齡與《笑傲江湖》中的嶽不群,應該屬于一種類型,都是做功十足的僞君子。

    不過,嶽不群是一派掌門人,氣度不凡;而朱長齡卻以忠良後代自居,貌似忠厚,言談懇切。

    這兩種假象都值得世人去玩味。

     朱長齡出場之際,正是張無忌危急之時。

    朱九真與她表哥衛璧和她的情敵武青嬰,三個人圍攻一個不會武功的張無忌。

    衛璧是惱怒張無忌沒有輸得服服帖帖,朱九真是見自己心愛的表哥沒有取勝,武青嬰也是為心愛的師兄出氣。

    三個人一起下毒手,想置張無忌于死地。

    就在這時,朱長齡出手相援,救下張無忌,并把他送到家中養傷。

    他一番忠義之詞說得何等慷慨激昂,令人肅然起敬。

     後來,朱長齡連用苦肉計、美人計,又自毀庭院,設下張翠山恩公的畫像,把張無忌與讀者都騙得暈頭轉向。

    無忌在吐露真相之後,無意中洞察了朱長齡的險惡用心,原來這個忠良之後的厚道長者也是為了奪取“武林至尊”的屠龍刀而設下層層圈套,其騙術之高明,委實令人咋舌。

     </PGN0136.TXT/PGN> 世間惡事之源,大抵皆因貪婪。

    朱長齡因為貪心二字,費盡心機,玩足花樣,最後又死得尴尬可笑。

    這自然是個老套的故事,但由于金庸善于寫戲,朱長齡外忠内奸的個性被寫得淋漓盡緻,其下場又處理得極妙。

     張無忌識破其伎倆,投崖自盡;朱長齡為了屠龍刀,居然也一起摔下山崖,險而不死,為捉拿無忌,在窄洞内進退兩難,一呆五年,最後仍為貪心所害,活活困死在荒山野嶺。

    這個結局實在用意頗深,對世上貪婪之人無疑是一帖靈丹妙藥。

     金庸塑造朱長齡這類人物,另一寓意是想寫出血統論的可笑。

    朱長齡本是輔助一燈大師的朱子柳之後代,朱子柳品行之高,在《神雕俠侶》中表現具足。

    不料他的後裔朱長齡、朱九真父女,品行如此惡劣。

    這雖然是藝術創造,其實曆史上這類例子并不罕見。

    嶽飛是有名的忠臣義士,但他的後裔嶽鐘琪,在清代當總督時,貪婪兇殘,搞了一個“曾靜獄案”,不知屈死了多少無辜百姓。

    大奸臣秦桧的曾孫秦子野,舍命抗金,為國盡忠,因其事迹感人,被列入《宋史》的《忠義傳》内。

    由此可見,人之忠奸,非門第可定,而世情之變遷,又是一門難測的學問。

     </PGN0137.TXT/PGN> 朱九真 吳霭儀女士在《金庸小說的女子》一書中,曾把小龍女與王語嫣列為第一、二号可讨厭的女子。

    對此我不敢苟同,我心目中讨厭的女子,朱九真可算是一個。

     朱九真是華廈莊院的大小姐。

    她未出場時就先傳其聲。

    張無忌路遇十餘條身高齒利的惡犬圍撲,他在群犬利齒亂咬之際,忽聽幾聲清脆嬌嫩的呼叱。

    待他在昏死中醒來,才知那群惡犬的主人居然是一位美豔無比的少女。

    他本來以為那位少女是他的救命恩人,後來才知自己遍體鱗傷居然是美貌少女的“恩賜”。

    那位朱大小姐養了一群惡犬,給每條狗取了“折沖将軍”、“平寇将軍”等名字,令它們撲咬假人,以此訓練它們的兇猛。

     這個容貌嬌媚、又白又嫩的女子自己出手極狠,打得一條惡犬鮮血淋漓,還輕描淡寫地說:“你瞧這些畜生賤麼?不狠狠地打上一頓鞭子,怎會聽話?”這寥寥幾筆,把一個美麗卻又狠毒的朱九真寫得躍然紙上。

     說朱九真可厭,還不僅僅因為她性格兇狠,出手無情,仗勢欺人;更因為她是騙人的好手。

    因為她美</PGN0138.TXT/PGN>麗,騙人更有很高的命中率。

    她是張無忌平生第一次見到的絕色佳人,張無忌和他老子張翠山一樣,見了美貌的女子便禁不住心中怦怦亂跳,以緻差點被騙了性命。

     朱長齡用“美人計”,朱九真又有上乘表現,表現得又溫柔又多情,但這種溫柔多情的背後卻是極其兇殘與無情。

    她乘張無忌睡着時暗暗點了他五處大穴,不提防張無忌會解穴,跟随她出外,聽她親口說出:“我侍候這小鬼,這些日子來吃的苦頭真不小。

    要到踏上冰火島,殺了謝遜,時候還長着呢,不知道要受多少罪。

    等你取到屠龍刀後,我可要将這小鬼一刀殺死!”一個女子利用她的美貌害人不擇手段,已經十分可憎,但朱九真不僅手段兇狠,其心地之毒如蛇蠍,不在其父朱長齡之下。

     我以為朱九真之可厭,還因為她的愛情觀也很乏味。

    她追求的表哥衛璧,也是名門之後,衛璧一方面愛千金小姐朱九真,一方面又愛自己的師妹武青嬰。

    朱九真充當“二女争寵”的角色之一,一點沒有溫柔的情分,而是富而矜持,貴而造作。

    她對張無忌、殷離毫無同情之念,對衛璧的愛情雖然專一,但終究沒有成功。

    她死在殷離之手,也與情理相合。

     朱九真的狠毒,與趙敏相比,隻是小巫見大巫,但趙敏身上畢竟有許多優點,朱九真隻是一個令人可厭的小角色而已。

    </PGN0139.TXT/PGN> 楊逍 現在有些女孩子談戀愛,居然不愛與他們年齡相近的男孩子,而鐘情于中年男子。

    這看來不可思議的愛情其實古已有之。

    《倚天屠龍記》中紀曉芙愛上明教大魔頭“光明左使者”楊逍,即是一例。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寫楊逍,其表現手法與他在《笑傲江湖》中寫令狐沖有點相仿,都是通過女子的回述。

    但儀琳追述令狐沖,是極寫令狐沖的種種好處,而紀曉芙口中的楊逍,其行為則不夠光明磊落。

     紀曉芙是峨眉派掌門滅絕師太的得意門生,她本來已許配給武當七俠之一的殷梨亭為妻。

    不料她在途中被一個說話瘋瘋癫癫的中年男子跟蹤,此人武功極高,強行占有了她的身子,而且讓紀曉芙生下一個女兒。

     據紀曉芙說:“力不能拒,失身于他,他監視極嚴,教弟子求死不得。

    ” 由此可見,這段姻緣是強制下的“生米煮成熟飯”。

     但問題是,紀曉芙失身之後,不僅不恨楊逍,還把女兒取名楊不悔,表示對這段姻緣永不後悔。

    而且,滅絕師太獲悉此事,沒有對紀曉芙重責,反而要</PGN0140.TXT/PGN>讓紀曉芙當峨眉派掌門的繼承人,條件是要紀曉芙回到楊逍身邊卧底,乘其不備殺了“光明左使者”。

    但是,紀曉芙甯可死在師父掌下,也不願意充當殺楊逍的兇手。

    讀到這裡,我們不能不對楊逍這個人物發生興趣。

     楊逍是怎樣一個人呢?從滅絕師太嘴裡知道,他武功高不可測,當年手執倚天劍的武林高手孤鴻子與年輕的楊逍交手,連拔劍的機會也沒有就敗于楊逍手下;而那把武林高手争奪已久的倚天劍,楊逍居然看也不看,飄然而去。

    可見他的傲慢比武功更令人贊歎。

    在張無忌的眼裡,他約摸四十來歲年紀,相貌俊雅,不言不語,神色漠然,似乎心馳遠處,正在想甚麼事情,他仰天長嘯,凄然苦笑。

    這是寫一個中年男子的孤獨感。

    另一方面,金庸又通過幾次驚心動魄的厮殺,寫出楊逍的智謀遠遠高出韋一笑、周颠等人;他對當時形勢的分析也足見其人有雄才大略。

    總之,楊逍處處顯示出一個中年男子成熟的風采。

    連張無忌也不得不承認,楊逍在女孩子心目中比六叔殷梨亭更具有吸引力。

     楊逍表面上看來冷漠孤傲,其實内心熱情如火。

    他愛上紀曉芙,盡管不擇手段,但他對紀曉芙确有深摯的愛。

    當得知紀曉芙的死訊,他居然突然暈到,差點喪生于何太沖與班淑娴的雙劍之下,這一細節活現出楊逍原來是個多情的男子。

    至于他與紀曉芙生下的女兒楊不悔,願與身受重傷的殷梨亭結為夫妻,楊逍的應允,一方面是尊重女兒的選擇,另一方面也</PGN0141.TXT/PGN>是他對殷梨亭内疚的補償。

     一個風度超群、行為邪氣的中年男子為年輕女子所青睐,其原因何在,也許隻有紀曉芙之類的女人心中最清楚了。

    </PGN0142.TXT/PGN>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