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地愛我呢?”結果是“一個可敬可感,一個可愛可親,實在難分輕重。
”又想:
“..霍青桐是這般能幹,我敬重她,甚至有點怕她..”
“日後光複漢業,不知有多少劇繁艱巨之事,她謀略尤勝七哥,如能得她臂助,獲益良多..唉,難道我心底深處,是不喜歡她太能幹麼?”
想到這裡,矍然心驚,輕輕說道:“陳家洛,陳家洛,你胸襟竟是這般小麼?”
答曰:是的。
他是不喜歡霍青桐太能幹。
他的胸襟是這般的狹小。
他怕霍青桐的豪邁之氣壓得他顯出小男人的真形。
——他之所以愛上了喀絲麗,固然因為喀絲麗美如天仙且純潔如玉,天真爛漫,溫柔多情,可親可愛;然而也因為喀絲麗不會武功、不通謀略,什麼也不懂,而且把他當成了無所不能、空前絕後的大英雄、大丈夫、大豪傑。
他更愛這種“大丈夫大英雄”的感覺。
這種感覺隻有同喀絲麗在一起才會産生,而與霍青桐在一起時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他是不願意、也不敢正視自己、不願也不敢直面内心的卑怯與脆弱。
需要生活在丈夫、英雄的幻影之中,希望愛人把他當成舉世無雙的豪傑..。
這也正是無數卑怯的男人的共同心事。
這正是真正的“男人的秘密”。
古往今來,有多少男人要娶“柔弱之妻”,乃是為了襯出自己“強烈偉丈夫之氣”。
為的是掩飾内心的那一份虛怯和脆弱。
他們不去追求真正的英勇偉烈,而甯願生活在那種“嬌柔”的襯托及“她以為..”的假相之中。
——
現今不少霍青桐這樣的“女強人”愛情、婚姻的“困難”,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男人“怕”她們的強顯出了自己的弱(這種弱是從外到内的真弱)。
是因為男人的虛、怯、自私而又不敢承認,甚至不敢正視。
——可見男人“愛”
的是自己(的幻影),至少愛自己的幻影甚于愛她人。
這是男人的又一個秘密。
其四,陳家洛與喀絲麗的愛情最終還是以悲劇結局,喀絲麗為之獻出了生命。
其中主要當然是因為“命運”的外因在支配着,但也凸現了主人公陳家洛的“事業”與“愛情”的矛盾心理及其沖突與抉擇,此外還有一個“愛情的位置”的問題。
小說中的陳家洛是紅花會的首領,紅花會是反清組織,而清廷的首腦乾隆皇帝又是陳家的同胞兄長。
乾隆也看上了喀絲麗,要求陳家洛将她“讓”
給自己,作為“複漢”的條件。
在陳家洛面前,擺出了一對“國事”與“私情”的矛盾。
陳家洛竟沒有感到乾隆的這一條件是多麼的荒唐,隻是自己陷入了兩難選擇的痛苦之中(這一痛苦是真實的,然而再一次顯出了他的怯懦)。
喀絲麗心目中的天神般的大丈夫陳家洛最後非但沒有保護她,相反為了“國事”而犧牲了她和他的“私情”,将她做為條件和禮物送給了乾隆。
對喀絲麗而言,這不僅是葬送了她的愛情,而且也葬送了她的信仰(愛與生命的信仰),從而等于葬送了她的青春、生命。
喀絲麗果然自殺身亡了。
陳家洛的“事業”也以一敗塗地而告終,結果是“國事”與“私情”的雙重失敗,是命運與人格的雙重悲劇。
按照傳統的觀念,考慮到中國文化中“愛情的位置”,我們能理解陳家洛的選擇,并且對他的犧牲私情,奉獻人生的精神表示理解和崇敬。
——如果是西方人,就不會這麼做,也不會這麼去理解了。
甚而,如果是現代的中國人也許不會這樣理解或這樣做。
——陳家洛畢竟是古人,而且又是陳家洛。
他所面臨的選擇,表面上是國事與私情之間的選擇,其實是“天理”與“人欲”之間的選擇,進而,是“國家利益”與“人的本性”之間的選擇。
而在這一選擇中,對中國人而言,私情、人欲及人性的這—面,永遠處于劣勢。
美其名曰奉獻與犧牲。
在這一事業、國事、天理的擋箭牌的背後,是私情的悲苦,人欲的壓抑和人格精神的萎縮。
是人的失敗。
當然首先是男人的失敗、對陳家洛而言,這種失敗是多重的。
2.老頑童:情的蒙昧及其自我放逐,或逃避愛情世界怯于情,其極端的例子是老頑童周伯通。
這位出現在《射雕英雄傳》及《神雕俠侶》中的人物,是留給我們的印象最深的并獲得我們喜愛最多的人物之一。
老頑童的最大的特點便是不管到了多大的年紀,哪怕頭發胡須全都白了,也仍然是天真爛漫,喜歡玩耍胡鬧。
與比他晚一兩輩的郭靖結拜兄弟,是他與讀者第一次見面時的“見面禮”。
從此,隻要他出現的場面,總會有無窮的笑料,當然,有時也叫人哭笑不得。
老頑童是真正的老頑童,不僅他的行為舉止一如頑童,而且他的心理狀态也永遠是像頑童那樣。
這種心理狀态常常是逗人喜愛的根源,然而就一個人,一個男人來說,其實是悲劇性的。
隻是,我們注意了他的生活的喜劇性的那一面,而很少注意到這種性格心理的悲劇性的因素。
更沒多少人注意到老頑童的愛情生活态度及其悲劇性。
老頑童對待愛情和婚姻的态度确實具有一定程度的喜劇色彩。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