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憤填膺,大怒之下,斬斷了楊過的右臂!
看起來楊過為了救武氏兄弟的命而說的一番話,成了破壞他們三位一體的真摯愛情的罪魁禍首了。
因為武氏兄弟為之痛苦不堪,決定從此不見郭芙。
而郭芙的痛苦和憤怒則亦從她斬斷楊過之臂這件事上推想出來。
然而,曾幾何時——
武敦儒愛上了耶律燕;
武修文戀上了完顔萍;
郭芙則對耶律齊幾乎一見傾心。
——等到這幾對人相會之時,其情形倒真是發人深思,又使人感慨。
難怪黃蓉心中暗笑:“好呵,又是一對!沒幾日之前,兩兄弟為了芙兒拼命,兄弟之情也不顧了,這時另行見到了美貌的姑娘,一轉眼就把從前的事忘得幹幹淨淨。
”
書中如此寫道:武氏兄弟和郭芙同在桃花島上自幼一起長大,一來島上并無别個妙齡女子,二來日久自然情生,若要兩兄弟不對郭芙鐘情,反而不合情理了。
後來楊過說郭芙對他們原來絕無情意,自是心灰意懶,隻道此生做人再無樂趣,哪知不久遇到了耶律燕和完顔萍竟分别和兩兄弟投緣。
——
這時二武與郭芙重會,心中暗地稱量,當真是情人眼裡出西施,隻覺自己的意中人非但并無不及郭芙之處,反而頗有勝過。
一個心道:“耶律燕姑娘豪爽和氣,那像你這般扭扭擺擺,盡是小心眼兒?”另一個心道:“完顔萍姑娘楚楚可憐,多漫柔斯文,怎似你每日裡便叫人嘔氣受罪了?”
郭芙心中,卻盡是想适才自己被公孫止所擒、耶律齊出手相救之事,幾次偷眼瞧他,見這人長身玉立,英秀挺拔,不禁暗自奇怪:“去年和他初會,事過後也便忘了,那知這人的武功竟如此了得。
媽媽和他相對大笑,卻又不知笑些什麼?”(第29回)
無疑地,郭大姑娘對耶律齊也戀上啦!
這真是天上浮雲,少男少女的心,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郭芙的“芙”,不就同浮雲“浮”念一個音麼。
而那武敦儒、武修文竟然也是這般。
這真是絕妙的一個場景!
隻是,究竟哪時才是真正的愛情呢?是知“今日之是而覺昨日之非”的現在的戀愛才是真情,還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過去為之拼命的才是真?
兩者都是?
兩者都不是?
恐怕誰也不能回答。
意亂情迷,時真時幻似真似幻。
先前有先前的熱情,而今有而今的溫馨,誰又能說得清楚?固然,正如黃蓉所責備的那樣,這幾個小輩實在是沒什麼定性,怎能比得上郭靖對她的一片“富貴不奪,艱險不負”的堅定和忠貞?然而,卻也應該看到,天上浮雲聚而又散,散而又聚,時而像是蒼松鶴舞,時而又像雞鳴狗盜,這少男少女的情愛心裡的世界,誰能描繪得全面,誰能辨識得透徹呢?恐怕不能。
武氏兄弟分别和耶律燕、完顔萍結為夫婦,從此過上了和美幸福、相親相愛又相安無事的日子。
不知他們想到兄弟拼命的情形,心裡有何感受?想來必定是大罵自己荒唐。
郭芙也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與之順理成章地結為夫妻。
耶律齊的人品武功,确實超過武氏兄弟遠矣。
這位老頑童的嫡傳弟子,性格竟像郭靖那樣老成持重、端方守禮。
這正是郭芙所傾慕的那種性格——許多敬愛父親的少女都将“父親那樣的男人”當成自己的理想的偶像——她找到了。
她雖浮躁刁鑽,但正因如此,恰恰需要一個能愛又能敬的人來做她的支柱倚靠。
她喜歡愛人聽話、體貼,更希望丈夫持重而有威嚴。
她找到了理想的伴侶。
這樣,這個人的故事(愛情故事)就應該到此結束了。
如果到此結束,想來大家決不會有什麼意見,也說不出有什麼遺憾。
這幾個人的愛情故事已經夠豐富,夠美好,夠發人深思的了。
但是,金庸的大手筆,到這部小說的最後才真正的——出人意料的——
顯示出來。
十六年後。
郭芙已是一位年過三十的少婦了。
應該說她是一個幸福的少婦。
雖生逢亂世,但外公、父母都是當世高人,天下知名的大俠,而夫婿亦如願地做了天下第一大幫丐幫的新任幫主,顯然他前程無量。
而且她的生活也平靜而又光采。
..
這一次襄陽城危,耶律齊身陷對方的千軍萬馬之中。
蒙楊過相救,郭芙感激不已。
——其實以往楊過曾數次救她性命,但郭芙對他終存嫌隙,明知他待己有恩,可是厭惡之心總是難去。
常覺他自恃武功了得,有意示勇逞能,對己未必安着什麼好心。
當年武修文說她父母要将她許配給楊過,她曾激烈地表示:“我爹娘便将我終身許配于他,我甯可死了,也決不從爹爹。
若是迫得我緊,我會逃得遠遠的。
楊過這小子自小就飛揚跋扈,自以為了不起,我偏偏就沒瞧在眼裡。
爹爹當他是寶貝,哼,我看他就不是好人。
”(第21回)——直到此番救了她丈夫,郭芙才真正感激,悟到自己以往之非。
走到楊過身前盈盈下拜,道:“楊大哥,我一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