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譽不愛學武,可見到了淩波微步,覺得比念經讀學還要好玩,因此将這門逃跑的武功練得極熟。
淩波微步乃是一門極上乘的武功,所以列于北冥神功卷軸之末,原是要待人練成“北冥神功”,吸人内力,自身内力已頗為深厚之後再練。
段譽不知,見卷軸上既繪明步法,又詳注《易經》六十四卦的方位,他熟習《易經》,學起來自不為難。
段譽全無内功根基,走一步,想一想,退一步,又停頓片刻,血脈有緩息的餘裕,自無阻礙。
他想熟之後,突然一氣呵成地走将起來,體内經脈錯亂,登時癱瘓,幾乎走火入魔。
幸好他沒跨得幾步,步子又不如何迅速,總算沒到絕經斷脈的危境。
他驚慌之中,出力掙紮,但越使力,胸腹間越難過,似欲嘔吐,卻又嘔吐不出。
他長歎一聲,隻有不動,這一任其自然,煩惡之感反而漸消。
當下便這麼一動不動地伏在桌上,眼見那個卷軸兀自展在面前,百無聊賴之中,再看卷上未學過的步法,心中虛拟腳步,一步步地想下去。
大半個時辰後,已想通了20餘步,胸口煩惡之感竟然大減。
但有時卷軸上步法甚怪,走了上一步後,無法接到下一步,直至想到須憑空轉一個身,這才極巧妙自然地接上了;有時則須躍前縱後、左竄右閃,方合于卷上的步法。
他書呆子的勁道一發,遇到難題便苦苦鑽研,一得悟解,樂趣之大,實是難以言表,不禁覺得:“武學之中,原來也有這般無窮樂趣,實不下于讀書念經。
”
段譽将所有步法已盡數想通,心下默念,将卷軸上所繪的六十四卦步法,從“明夷”起始,一共踏遍六十四卦,恰好走了一個大圈而至“無妄”,自知全套步法已然學會。
原來他内息不知不覺地随着思念運轉,也走了一個大圈,膠結的經脈就此解開。
他又驚又喜,将這六十四卦的步法翻來覆去的又記了幾遍,生怕重蹈覆轍,極緩慢地一步步跳出,踏一步,呼吸幾下,待得六十四卦踏遍,腳步成圓,隻感神清氣爽,全身精力彌漫。
段譽将淩波微步已走得頗為純熟,不需再數呼吸,縱然疾行,氣息也已無所窒滞。
心意既暢,跨步時漸漸想到《洛神賦》中那些與“淩波微步”有關的句子:“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忽焉縱體,以遨以嬉”,“神光離合,乍陰乍陽”,“辣輕軀以鶴立,若将飛而未翔”,“體迅飛凫,飄忽若神”,“動無常則,若危若安。
進止難期,若往若還”。
尤其最後這16個字,似乎更是這套步法的要旨所在,隻是心中雖然領悟,腳步中要做到“動無常則,若危若安。
進止難期,若往若還”,可不知要花多少功夫的苦練,何年何月方能臻此境地了。
八荒六合惟我獨尊功是靈鹫宮至高無上的武功,須以最上乘的内功為根基,方能修練。
八荒六合惟我獨尊功威力奇大,卻有一個不方便之處,那便是每30年,便需要返老還童一次。
天山童姥自六歲起練這功夫,36歲返老還童,花了30天時光。
66歲返老還童,那一次用了60天。
96歲,再次返老還童,便得有90天時光,方能回複功力。
八荒六合惟我獨尊功雖然威力很大,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每次返老還童之際,功力全然喪失,複功修煉一日後回複到7歲時的功力,第二日回複到8歲之時,第三日回複到9歲,每一日便是一年,而且每日午時須得吸飲生血,方能練功。
八荒六六合唯我獨尊功在金庸武俠小說作品中,隻有天山童姥練習過。
她練功時盤膝坐下,右手食指指天,左手食指指地,口中“嘿”的一聲,鼻孔中噴出了兩條淡淡白氣,吐出來的白氣纏住她腦袋周圍,缭繞不散,漸漸愈來愈濃,成為一團白霧,将她面目都遮沒了,跟着隻聽得她全身骨節格格作響,猶如爆豆。
過了良久,爆豆聲漸輕漸稀,跟着那團白霧也漸漸淡了,見那女童鼻孔中不斷吸入白霧,待得白霧吸盡,那女童睜開雙眼,緩緩站起。
這門功夫天山童姥練得太早,6歲時開始修習,數年後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