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第四
容貌:★★★★
武功:★★★
智商:★★★
情商:★★★
賢惠指數:★★★★★
攻擊力:★★★
殷素素的美讓人眩目,氣質的高貴和清麗之中,更因其言辭的雅緻增添了《洛神賦》般出俗超塵的神韻。這種形象,正是正牌古典書生最為難解的情結,不能不讓張翠山失魂落魄,“登覺自慚”,居然不敢逼視,回頭拔足奔逃。張翠山雖是名門大俠,但書生的迂腐和癡氣,更見本色,他對人生和社會,生命和愛情,實在還是淺嘗辄止,還缺乏深刻的洞見和認識,他真的還幼稚得可愛。
終于有了俞岱岩作為理由,張翠山找到借口,與殷素素進行交流,得親美人芳澤。殷素素種種非常行事,大出世俗常理之外,張翠山的内心再次七上八下,情與理劇烈沖突。看他一時氣往上沖,盛怒發作,卻拿殷素素一點辦法沒有,總是找理由自我解脫,在殷素素面前,完全是個不更事的純情少年的樣子,動不動就心頭亂跳,臉上發燒,滿面通紅,理智告訴他這個不可方物的麗人是妖女,情感上卻無法割舍而去。
此段最精彩之處,是殷素素一言不合,即下重手自虐,讓張翠山目瞪口呆,隻好聽任其擺布。張翠山處處要講一個理字,要想以理服人,殷素素卻偏偏不講理,隻是任性由心,看你有什麼辦法。在這一場愛情的對戲中,殷素素明顯境界要高許多,無疑她對生命和世界有着更為尖銳深入的痛苦體驗,她的自虐中暗喻了更多驚人而直截了當的力量,那是張翠山在書本上所不可能學到的。
這是一場特異的說法和點化,張翠山在一種奇異的角度中接受到殷素素傳遞給他的言語所不能勝任的超容量生命信息,不需要講理,兩個人的内心卻神奇地貼近了,兼容了。張翠山為殷素素的療毒過程,即是兩人從死至生,對生命神奇的共同體驗過程,即是兩人新生的過程。
這樣的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在慣性的推動中反複和提升。張翠山心情穩定下來,又想到“善惡不明”而開始自責,臉色又開始難看,不過這不要緊,到了殷素素溫膩軟滑的手握了過來,張翠山便會忘形而飄然。
對人生的認識,殷素素無疑要深刻得多,她直截了當地質問張翠山,如果不是這生死患難的奇緣,不是這與世相絕的孤獨,張翠山會這樣爽快和無所顧忌地接受她的愛情嗎?張翠山要反省和深思,讀者也要反省和深思,在塵俗的世界中,他曾經活得那樣的虛假,那樣自讨苦吃地累。
張三豐的百歲壽辰中,忽生慘烈奇變。面對衆多名門大派,武林高手前來,興師問罪,張三豐像母雞保護小雞一樣,依然毫不猶豫地回護着張翠山和殷素素。但想不開想不通的卻是張翠山自己。殷素素将秘密言明之後,情和理,道與義的沖突,将張翠山逼上了絕境,他那書生的癡氣再次不可抑制地發作,一種虛妄的自我迷幻的道德力量上升到不可調和的矛盾。張三豐沒有來得及阻止這一悲劇的發生,如果事先知道事件的前因後果,可以肯定張三豐會自有擔當,絕不會讓張翠山如此輕率逞血氣之勇的。
相比之下,殷素素的自殺更具有感人的力量。哀莫大于心死,殷素素最大的絕望是丈夫沒有理解自己,支持自己。殷素素有勇氣面對生活中一切的危險和邪惡,但她卻實在沒有勇氣面對愛人的譴責。她的自殺更入情理,更讓人憐惜。她本來是一個任性所為的“妖女”,為了追求愛情,她付出了真誠的努力,真誠地要改變自己,以使自己能和所愛之人處于同一認識境界之中,使所愛之人更能愛她。但她的努力最終還是付諸流水,美好的幸福終于成了一場過眼雲煙,她隻有陪伴丈夫死于丈夫所認同的那種道德的譴責之中。
十大賢妻排行榜中,殷素素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