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楊過:俠之風流

首頁
    得去殺了郭靖和黃蓉。

    ”其心理變化,刻畫得入木三分。

     郭靖欲回城而被金輪法王射箭相阻出現危機之時,讀者怦然心驚,屏息斂氣。

     楊過心中念頭千轉,殺他還是不殺,救他還是不救,看得讀者心中亂如麻。

     好過兒,終于拉着繩索飛撲下去救起了郭靖,“城上城下兵将數萬無不瞧得張大了口合不攏來”,讀者此時,也張大了口合不攏來。

     武氏兄弟二人為郭芙争風吃醋,賭氣去闖敵營被擒,郭靖帶着楊過去赴鴻門宴,這次郭靖的表現真的讓楊過心服口服了。

    情和義的沖突中,畢竟人間的正義勝過一己的私情。

     将心比心,以心換心,郭靖的大俠風範深刻地震動了楊過。

     至此之時,楊過才忽如在人生的茫茫迷霧中撥雲見日,理解了生命和人生的真谛,楊過這才真的成熟了! 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

    在蒙古大軍的重圍中楊過拼死回護郭靖,直至脫力昏迷。

     情為何物?沒有義的支撐,情将隻能是蒼白無物的鏡花水月。

     楊過的人生大課還在繼續。

    情愛要緊,還是國事要緊?一己之恩義要緊,還是民族的利益要緊?楊過的境界迅速提升:舊日之我是何等見小,何等自私,何等卑鄙?今日之我要作俠之大者,舍身取義!“時至今日,我心意方堅,永遠不會反複了”! 好楊過,知錯就改,善莫大焉! 愛情,還是要以生與死激烈的沖突來作襯托,才能更顯其堅貞和偉大。

     “什麼師徒名分,什麼名節清白,咱們通統當是放屁”,金大俠已憋了許久的話,這時終于借楊過之口說了。

     好!這句話,實是全書數百萬字的立意,也是楊過自由英雄形象樹立的基礎。

     楊過盡管有這樣那樣的一些缺點,就沖着這句話,也能猛然在讀者眼裡燃燒出璀璨的亮光。

     為什麼有衆多的讀者傾心于楊過這樣一個并不完美的人物,這裡就是答案。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這是文化主流中的另一種傳統,是自由的呼喊,是人性的解放,是壓抑的釋放。

     在死神面前,一切外在的規範都已黯然失色,不再重要。

    重要的隻是這一刹那間生命的歡娛和真實。

     楊過本性中疏狂的一面在此時急速地膨脹,補償和報複般地席卷和橫掃過來,他竟要和小龍女在重陽宮神聖的祖師堂前結拜天地,全然不把一幹愚昧低劣、固執自大的臭道士放在眼裡。

     小龍女聽黃蓉的一席話而有所悟,她要以渺茫的希望激發起楊過的求生意志,服下斷腸草以解除情花之毒。

    (“情”之毒須用“斷腸”來解,寫得真是恰如其分。

    ) “十六年後,在此重會,夫妻情深,勿失信約”。

     盡管是渺茫得不能再渺茫的希望,也總算是希望。

     此後數年,楊過與神雕為伴,寄相思于武學的精研之中,終于更上一層樓,棄重劍不用,登入用木劍的神境,與當年獨孤求敗的無劍之意境,相去不遠了。

     一代大俠,号以“神雕”,自此悄然出現在江湖之中。

     情的教育,義的曆練,楊過徹底脫胎換骨了。

     當初的輕揚跳脫,化為現在的沉穩深博; 當初的偏激怨毒,化為現在的正大慈悲。

     成熟在痛苦和眼淚中釀造出醇冽的美酒,品味着生命最深的感動。

     十六年來,苦候着與小龍女的生死之約,漫遊四方,行俠仗義,楊過成了神雕俠,實踐着和豐滿着俠的精神和涵義。

     西山一窟鬼本來是要聯手挑戰楊過,但不料先受困于萬獸山莊的猛獸中。

    楊過大顯手段,一聲龍吟般的長嘯,震倒群獸,震服衆人,且不矜其能,不為己甚,恩威并用,使一幹人死心塌地折服于他。

     讀此段,當真豪氣沖天,胸中隐然生出許多慷慨激情。

     十六年已到,十六年渺茫的希望,忽然間如泡影般幻滅,誰可以承受如此非人的打擊! 楊過終于從黃藥師那裡知道,“南海神尼”隻是神話中一場善意的騙局。

     看他白日醉酒,月夜長嘯,書空咄咄,此種絕大的悲痛,形成殘忍的美學。

     離奇和巧合,天意和機緣,本是傳統小說必具的法寶,但在金大俠這裡,卻超越了陳舊俗套的路子。

     還是情義,還是性格,還是栩栩如生的鮮活人物,使離奇變為可信,使巧合變為天然。

     正如金大俠此書的後記中所說:楊過和小龍女“兩人若非鐘情如此之深,決不會一躍入谷中,……” 沒有等來小龍女,楊過縱身躍入絕情谷殉情,此舉驚天地泣鬼神。

     情為何物?楊過和小龍女用生命的賭博去揭曉這無字天書的謎底和答案。

     十大英雄上榜人物中,楊過以其深情,排名第四。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