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餘魚同:知恥近乎勇

首頁
排名第五

    武功:★★★

    智商:★★★

    情商:★★★

    書劍指數:★★★★

    攻擊力:★★★

    餘魚同出場俊雅非凡,但他卻給人留不下太好的印象。

    少年時讀此書,總覺得餘魚同行事不夠光明正大,特别是與駱冰之間的那一段戲,讓人感覺極不舒服,幸好餘魚同還能勇于承擔,面對錯誤,以毀容的慘重代價為自己贖了罪。

    餘魚同乘人之危,行為讓人作嘔,直到今日讀《書劍恩仇錄》此一段,也還有吞食蒼蠅的惡心之感。

    看駱冰心力俱疲,凄苦已極之時,餘魚同還獸性發作,摟住駱冰求歡,此事怎能原諒?

    或謂餘魚同是情發于中,不能自已。

    他這樣一個翩翩少年,将青春貢獻給反清複明的大事業,社交面很窄,遇到同志中有這樣一個與之年紀相仿,才貌匹配的純美少婦,實在是不能抵禦本能的巨大誘惑,正如他所說,他已經用盡了理智去克制,不斷地逃避,甚至自虐,他實在是控制不住了。

    這樣的解釋,就算再有道理,但餘魚同所選擇的時機也太不對頭了。

    細緻分析起來,餘魚同有心理障礙,他的身世是一個謎,他嚴重的自虐自毀傾向,肯定與早年的經曆有關。

    他用匕首在自己臂上刺得斑斑駁駁,滿是傷痕,和他後來三番四次不顧性命去救文泰來,最後在火中毀容,其自虐的傾向是一緻的。

    餘魚同的可憐之處,是他沒有一個好的環境,能醫治他内心的創傷。他的心理有障礙,李沅芷後來跟了他,真要好好下一番功夫,才能解去他的情結。

    餘魚同感歎身世,知今是而昨非。這番撕心裂肺的痛悔再次将其自輕自賤和自虐推向極端,他隻身犯難,要去救文泰來,結果自己也落入敵人手中。

    這樣的結果,是餘魚同早就料到的。

    憑一己之勇,逞一時之血氣,有勇無謀,當然沒有勝算。餘魚同是惟求心安而已。

    和張召重對敵,餘魚同隻攻不守,招招是拼命之法,他知道如果不能贖罪,活着有什麼生趣?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餘魚同讓人看着可憐可憫。

    一步錯,步步錯。如果不是做錯了事,他會像那般苦惱嗎?

    餘魚同自稱“千古第一喪心病狂之人”,這是文人的酸氣,幹壞事,也要争個第一,追求形式上的審美,從中減輕自己的責任,此不是真忏悔。

    清兵設下陷阱,在樓房中堆了無數火藥,藥線一點燃,就要讓文泰來和來援救他的群雄們一起炸得粉身碎骨。餘魚同在炸藥線點燃之際,奮不顧身地撲上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滾滅已是熊熊燃燒的烈焰。

    這舍身之舉,改變了局面,挽回了必敗之勢,文泰來得救了,但餘魚同卻被燒得毀了容。

    肉體的痛苦和自虐的贖罪,果真如鳳凰涅再生。

    駱冰因此原諒了餘魚同,文泰來和紅花會群雄也原諒了餘魚同,讀者至此,也原諒了他。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即改,知恥近乎勇,這種贖罪的勇氣,畢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餘魚同因贖罪而燒成重傷,毀了少年俊雅的容貌,傷感身世,抛灑熱淚,肉身的痛苦和心靈的痛苦合而為一,卻健康了許多。李沅芷卻如影随形找了上來,非他不嫁,癡情不悔,一片真心,一時又無處着落。餘魚同此時其實是最渴望關懷和愛情的,他是在逃避,他不敢去面對現實,他已經更加的自卑和沒有信心。他躲着李沅芷其實是在躲着自己真實的内心。

    餘魚同繼續他的逃避,他走得更遠了,他要将他的哀憫和無助推向一個極緻。暮鼓晨鐘,發人深省,“既無心我便休”這少年人浪漫而憂郁的激情,維特式的感傷情懷,并不是真正的覺悟,更像一種幻美的月色池塘下的無緒輕煙,揮之不去惹人哀憐。

    餘魚同凡心未斷,出家隻是暫時之事。餘魚同還能記挂紅花會的大事,留言署名都是本名,此确是少年人任性所為,絕不是真正看破紅塵。餘魚同短暫出家這一段,最能打動讀者,他的形象,正在此段中繼續回升,血肉豐滿起來,讓讀者為之輕歎。

    餘魚同何嘗對李沅芷的美貌和癡情沒有動心?他隻是心理上有障礙,邁不開這一步而已。最後餘魚同找到了台階可下,一切都是順水推舟,何樂而不為呢?不過,他要找出一個堂而皇之的大借口為自己遮羞:“好,為了給恩師報仇,我什麼都肯。”讀此甚覺好笑。

    過程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好事多磨,終于圓滿劃出了句号。

    十大書生上榜人物,餘魚同知錯即改,知恥近乎勇,因此排名第五。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