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第六
武功:★★★★★
智商:★★★★★
情商:★★★
高人指數:★★★★
攻擊力:★★★
張君寶在《倚天屠龍記》開篇露面,寫得有許多含蓄之處。
這個後來在本書中極重要的大師級人物,此時還是個少年,見了郭襄便臉紅,感覺非常微妙。
郭襄自己本是傷心人,但看見張君寶孤苦無依,便放下自己的苦惱,為張君寶的前途籌劃。
她送給張君寶金絲镯作為信物,要張君寶去襄陽找自己的父母,讓他有一個好的歸宿。
郭襄還不忘囑咐張君寶去了郭家之後要順着郭芙姐姐的脾氣,以免吃苦頭,郭襄古道熱腸,有真正俠義情懷。
天地茫茫的孤寂無助之中,張君寶必須獨自面對命運的挑戰,實現生命的自我價值。
一個極偶然的機會,讓張君寶觸景生情,心下感悟,決心不去寄人籬下,而奮發圖強,自立門戶。
張君寶獨自上武當山修煉,終于豁然貫通,體悟了人生宇宙,武功道學的真谛,成了一代宗師。
由張君寶到張三豐,自己拿主意,有主見是第一因素,但郭襄給他作的榜樣也是很重要的。
張君寶對郭襄,有一種少年人獨特的微妙的敬慕和好感。
郭襄的獨立,俠義情懷,見義勇為,打抱不平,無疑給了張君寶内在的影響。
張君寶很想做出成績來給郭襄看,讓郭襄驚歎,改變郭襄對自己的觀感,其實是張君寶秘密的進取動力之一。
張三豐從少年的張君寶中脫胎換骨,一代大宗師的氣派已正大莊嚴地在堂皇鋪排,德高望重,嫉惡如仇,老而彌堅,體悟了生命的真谛,大度中又有平易的诙諧,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真實而豐神飽滿的人世間的得道之人。
九十歲的高齡,生命還敏感和生氣勃勃地帶給人以感動。
看到愛徒受傷,依然胸中大震,關切之情溢于言表。
他慈愛如父,對生命充滿敬畏,但又達知天命,抑止内心的傷痛,勸張翠山看開,“世上誰人不死?”要衆弟子不要太沉溺傷悲。
這樣的老人,真是讓人充滿敬意。
金大俠筆下,張三豐是最讓人有好感的老人家。
張三豐是得道高人,絕不是泥塑金身的空洞形象。
暗夜之中不能成寐,獨自在廳中淩空手書王羲之的“喪亂帖”,筆中滿是悲憤之氣勢,張三豐悲天憫人,有着真正的菩薩心腸,接下來手書“武林至尊,寶刀屠龍,号令天下,莫敢不從。
倚天不出,誰與争鋒”,呼應本書書名所暗藏的兩大關目,江湖幕後的神秘懸念,一路逼近,漸次披露主題。
二十四字的書法中,又隐含一套上乘的武功,單傳張翠山,看得出張三豐對張翠山獨寄的厚望。
悲劇的審美雖然淬砺人性的純淨,但帶來的心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