悸痛,又是殘忍而讓人怅然長歎的。
張三豐不愧為真正得道之人,武當七俠若能領略他十分之一的大覺悟大智慧,也許張翠山和殷素素的悲劇便不會發生。
看張三豐笑迎張翠山殷素素回來道:“不用告罪,張三豐哪有這等迂腐不能的弟子?”此話真是發人深省。
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正邪兩字,原來難分,大宗師的眼裡,哪裡還有什麼世俗的僵化定見,張三豐隻是一個真正懂得了生命和宇宙秘密的慈愛的老人,他對生命的神奇真正驚歎和欣賞,對人生真正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熱望和理解。
張三豐在百歲壽宴中面臨驚重的打擊,“心如刀割”四字,寫得真是觸目驚心。
而無忌也受玄冥神掌的重傷眼看不能活命,張三豐饒是修道再深,定性再強,也不免老淚縱橫,甚至想到死:“我還不如死了好!”張三豐的慈愛老人形象,寫得出色。
為救無忌,張三豐以百歲老人,開山立派大宗師之尊,竟不惜去少林寺求藥,他委曲求全,忍氣吞聲,甚至低三下四,讀之真讓人不平不忍。
趙敏派人假冒少林僧人“空相”,借着向武當派報兇之時,向張三豐突施偷襲,讓張三豐遭受重傷。
張三豐的慈祥老人的形象非常的感人。
他已更加蒼老,修為更高,但還是對人生充滿熱愛和關注的熱望。
他受了重傷之時,全不在意自己怎樣,反而安慰衆人,視死如歸。
對形勢的認識,他很清楚,知道自己受傷之後武當難免大劫,便将自己所新創的武功“太極拳”傳授給俞岱岩,要俞岱岩忍辱負重,以接傳本派絕技為第一要義。
張無忌出手以新學的太極拳力敗趙敏手下西域少林兩個高手阿二、阿三,被衆人認出之時,張三豐喜從天降,心花怒放,真是笑得合不攏嘴。
張三豐最讓人佩服的地方便是在此處,他雖是修道之人,卻全無其他出家隐士的裝模作樣的矜持。
把張三豐和金大俠小說中其他少林高僧相比,就能看出他是多麼的樸素自然,仍不失赤子之心,仍有極為純粹的喜怒哀樂,他的悲哀和歡樂,都是那麼的人性和真實,并不因修道而加以虛飾。
張三豐所創“太極拳”、“太極劍”,這兩種天才創造的武學,是如此的柔和自然,圓融通貫,實在是與宇宙的規律,天地的呼吸相一緻。
威力最強的武功,卻純以意得,最忌用力,形神合一,陰陽調和,太極圓轉,全無棱角,威力發揮于無形,暗合了人生悟道的最高境界。
文學中有一句話叫“風格即是人”,此處亦用得上。
太極拳、太極劍的風格,正是張三豐随和、謙厚、樸素自然的風格,是毫無心機、平易近人的風格。
十大高人上榜人物中,張三豐排名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