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能琴能書,看樣子還精于女紅。
這樣的人物,自然驕傲任性,教人既愛且恨。
又敬又怕,她與張翠山細雨舟中相會那段情節,既驚心動魄亦旖旎迷人,正好反映了她轉瞬萬變的複雜角色。
然而美人難過英雄關,殷素素對武當五俠張翠山一見鐘情,傾心于他的“英姿飒爽”,不惜抛棄一切,洗心革面,與他相随,從武俠小說的道德框框,這是“改邪歸正”,但從非道德的角度看,是殷素素把自己變成另一個人,以求所愛的人接受。
不過,這是古往今來女子常事。
在張愛玲《傾城之戀》中,白流蘇感歎于一場戰火造就了她與情場浪子範柳原的姻緣,在《倚天屠龍記》裡,殷素素與張翠山需要老天爺發動的一場大海嘯撮合。
還要加上一個時刻發難的金毛獅王在旁,否則即使在沒有外來社會壓力的荒島,對自己正派名門子弟身分認真無比的張五俠,也不知要經過幾番内心折騰,方向殷素素點頭。
饒是這樣辛苦得來,幸福也避不過一朝消逝。
回到現實社會,殷素素的過去終于沒有放過她。
正在她得到武當諸俠接受的一刻,含怨殘廢多年的三俠俞岱岩憑她一句“多謝三哥”認出她是當初傷他的人。
咎愧之下,張翠山橫劍自刎,而殷素素的美好将來也自然灰飛煙滅。
一切早有預兆,定情之後,殷素素随即想到自己作孽太多,沒有好下場,張翠山脫口答道:“倘若你沒好下場,我也跟你一起沒好下聲。
”他二人悲劇的形式,頗有寫《苔絲姑娘》的哈代的典型布局意味。
正因代表傳統制度的張翠山已死,在她生命最後的片刻,殷素素索性做回她自己,以她高明的騙人手段,在自殺前種下武林風雲。
我認為殷素素是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寫得最成功的女子。
任盈盈
《笑傲江湖》的任盈盈表面上與殷素素頗相似:同樣是魔教教主女兒,同樣貌美多才,同樣殺人如麻,同樣愛上正派子弟,但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她們在個性上有太大的分别。
殷素素出身與遭遇不尋常,但個性則無甚突出之處,任盈盈最不尋常處,卻是她的風度和真正尊重令狐沖的人格感情。
殷素素對張翠山一往情深,但她不可能容忍張翠山愛别個女子;任盈盈剛相反,她正是在令狐沖向她傾訴他對小師妹的苦戀之後,才開始對他“好生敬重”。
她對令狐沖作的決定,無論同意不同意,一律尊重,而且不是口頭上說尊重,是用行動來支持;他與嶽靈珊比武,被嶽靈珊重創,任盈盈隻是以最快手法去救他性命;嶽靈珊被圍攻,令狐沖傷重不能相救,任盈盈馬上出手,并且為了顧全他的承諾,出手之前自報姓名,好讓人人知道與五嶽派無關。
嶽靈珊脫困謝她,她答道:“不是我救你,是你令狐師兄要救你。
”嶽靈珊自殺身亡,令狐沖急痛攻心而昏迷,任盈盈不但親自殓葬嶽靈珊,而且為她堆了個最精緻的墓。
這皆不是出于“大方”,而是她敬重令狐沖,敬重他的情操,不以自己能否占有他的角度出發。
任大小姐的身分不在于她是魔教“聖姑”,那個地位根本是東方不敗營造的騙局。
她嫌這種權位讨厭,反而躲到綠竹巷中隐居。
她的身分是來自她的自重。
不做乘人之危。
乘虛而人的事;不肯在人前承認傾心于令狐沖,不肯跟随他下黑木崖,則是她自尊心太強。
不願在人前失态。
我常常覺得,《笑傲江湖》的結局是錯的,必然是金庸為了順讀者之意才寫成那樣。
金庸創造了這麼甯犧牲一切也不失去尊嚴的一個女子,就應明白她不會讓心中隻愛着小師妹的令狐沖因感激而勉強與她結合。
要是嶽靈珊婚後夫婦和諧幸福,令狐沖或可逐漸淡忘,但她既然慘死,令狐沖必定一生懷念,而以任盈盈這樣的女子,她會終生愛他、終生抱憾,但不會“終生和這隻大馬猴鎖在一起,再也不分開。
”
金庸在後記裡感歎,任盈盈雖然如願得與令狐沖結合,但令狐沖的自由卻從此被“鎖住”了,我覺得很不公平,任盈盈知道令狐沖讨厭日月神教的謅媚奉承,明知有可能與他分開也不開口勸他入教,這樣尊重他的自由的女子,還說“鎖住”令狐沖,實在大過分了。
雖然感到任盈盈氣度高華,但說到底她也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妖女”,這個矛盾,除了把武俠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