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說自己“整個人都是他的。
”
她對韋小寶不但一片忠心,而且一片真情,同時完全把自己的卑微地位視作當然,不因他到處追求别的女子而有絲毫嫉妒。
現實世界有沒有這種姑娘我不敢斷言,但世上許多男子渴望有,而努力獵取他們的女士們以為自己可以扮演,那則是絕對肯定的。
我非常不欣賞大男人愛小丫頭的心理,但老實說,我也很喜歡雙兒,因為她的确是個可愛的姑娘。
在《鹿鼎記》中,是雙兒這個角色使韋小寶變得比較可愛。
因為從“情”的角度看,《鹿鼎記》可說是令人頗感不是味道的,作者最刻意描寫的是韋小寶與康熙之間的友情,但無論這段情誼有多深厚,結果是康熙一拿出皇帝的身分來便煙消雲散。
韋小寶對師父怕多于愛,對母親甚少挂念,餘下就是諸女,但小寶與諸女關系由頭到尾是鬧劇,而且使人心寒,他為阿珂神魂颠倒,但阿珂最痛恨他;他與建甯公主則是一邊沉迷于性欲享受,一邊心裡鄙視。
其他的,不是他作弄人,就是人作弄他,獨有與雙兒,才是同甘共苦,彼此真正關心喜愛,連皇帝也要買帳,就是這點感情,使韋小寶比較可愛。
小昭
小昭不是個真正的丫頭,不過是甘願接受丫頭的地位,初時是為了打探秘密,後來是為了接近張無忌。
她出場時假裝五官扭曲、駝背跛足,但她帶領無忌進入光明頂秘道之後,無忌随即發現她不但不殘廢,而且還是個雪膚藍眼的“西域”美人胚子。
她又懂奇門八卦,顯然來曆不尋常。
楊逍懷疑她是有來頭之人派來卧底的奸細;範遙見了她便說她“真象”一個人;那麼小昭是誰呢?
我還記得初次看《倚天屠龍記》的時候,雖然對小昭頗感好奇,但興趣不是很大,到了後來,無忌帶着她,與周芷若、趙敏等人赴荒島接金毛獅王謝遜,碰上了金花婆婆、殷離,武功古怪的波斯明教三使出現,故事發展才急轉直下,小昭忽然變成中心人物。
到此時的身世大白,原來她的母親是“紫衫龍王”黛绮絲、波斯總教的“聖處女”。
小昭繼承她的血統,也是個混血美人。
黛绮絲當年動了塵心,與銀葉先生結成夫婦,因而犯了教規,本要受烈火焚身處死,她偷進光明頂秘道一心希求找到“乾坤大挪移心法”贖罪,失敗之後,便派小昭混入明教,繼續努力,終于被她脫困。
臨别最後一會,小昭拿了無忌的衣服,要再服侍他一次:“此後咱們東西相隔萬裡,相見元日,我便是再想服侍你一次,也是不能的了。
”
本來是蕩氣回腸的惜别,這樣的一個女子,隻盼望一生做張無忌的小丫頭,不願做全世界的女王。
可惜的是,金庸筆下的無忌,并不是那麼值得她愛,小昭一直跟在他身邊,但他的一副心思,整日就為趙郡主周小姐神魂颠倒。
韓小昭做小丫頭,到頭來落得這樣收場。
阿朱
阿朱也不是真正的丫頭。
“牡丹雖好,還須綠葉扶持”,喬峰是牡丹,阿朱是綠葉,是襯托出喬峰英雄氣概的小姑娘。
喬峰救阿朱事出偶然,為保護她赴聚賢莊,結果一場血戰,是激于義憤,也不是對這頑皮女郎有什麼印象。
到了後來,他變成孤身一人,阿朱矢志跟随,伴着他千裡奔波去尋訪仇人下落,兩人關系才轉向親密。
不過,喬峰一直沒有把阿朱看作服侍自己的丫頭,很早便視她為未過門的妻子,一早約定,一待大仇得報,兩人便結伴到雁門關外放牧。
阿朱是喬峰一生人最失意孤單時的伴侶,不但處處慰解他,同時也使出本領幫助他做到他想做的事。
正如喬峰所說:“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可惜兩人注定是悲劇命運,陰差陽錯,阿朱“發現”了喬峰的殺父之仇人是段正淳,然後又發現了段正淳是自己的生父,于是以她超卓的易容之術,假扮了段正淳,讓喬峰一掌打死。
阿朱為喬峰死,令人想起程靈素為胡斐死,但金庸功力又深了一層,阿朱之死場面更加感人。
論情理,阿朱是否非死不可,并非沒有疑問,程靈素甘于犧牲,主要是她為胡斐傷心絕望,根本不想活,但阿朱卻一心盼望伴喬峰到雁門關外放牧,而且她性情開朗活潑,與程靈素的内向多愁迥然而異。
不過,論效果,卻是這樣的結局更具悲劇激情,使人印象深刻。
我覺得金庸寫喬峰,用的手法很接近西方浪漫主義,寫的是一個跟命運搏鬥的悲劇英雄,莎士比亞的悲劇英雄在完美中往往有一個終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