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 遁入空門

首頁
    郭襄 很少人不認為郭襄是個一流人物,郭襄之可喜與她姊姊郭芙的可惱比較,真是恰成正比。

    她的外貌俊俏還在其次,最可貴的是胸襟爽朗,深情而不損潇灑,小小年紀,舉止言行已是大有風度,金庸所創的女性角色,恐怕沒有哪個比得上郭襄。

     不過郭襄所占篇幅不多,比較容易保持形象完美,使人感到意猶未盡。

     關于郭襄的兩個最精采片斷是《神雕俠侶》最後一集的“風陵夜話”,及《倚天屠龍記》開始時,她在少室山下邂逅“昆侖三聖何足道”的一節。

     郭襄生下一天即遭人劫去,引出曆險連篇,在風陵渡口偕郭芙及郭破虜一起再出現時,她已是十五六歲的少女。

    黃蓉在張家口扮做小叫化初遇郭靖,也正是這個年紀,郭襄不像黃蓉精靈頑皮,金庸也沒有把她形容得像黃蓉那樣嬌美無俦,但郭襄灑脫自在的氣質,卻為黃蓉所無。

    黃蓉偷人家的饅頭(隻是偷來喂狗)。

    郭襄卻是為愛聽各路英雄說“神雕俠”,随手拔下金钗,沽酒請客,郭芙一貫壞脾氣,她隻笑着不當一回事。

     這場主要是交代十六年快要過去,而楊過失去了小龍女蹤影之後,已由青年人變成一代大俠。

    間接由别人口中道出主人公的事迹,以增加他的神話色彩,原是金庸的拿手好戲,這次加插了郭襄這個少女,更是動聽。

     風陵夜話引出山西一窟鬼,好奇樂天的小郭襄跟着形形色色的武林怪客到處走,終于見着了她心儀的“神雕俠”。

    但等到黎明分手之際,楊過才知道她是他與小龍女抱過的那個嬰兒。

     臨别,楊過極其神話式的送給郭襄三枚金針,說答應她三個心願,她立時交還第一枚,說要楊過揭開面具,讓她見他的真面目,看到他“清眉俊秀”的臉容,這英雄崇拜就變為她的少女情懷了。

    第二枚金針不過是一場熱鬧,第三枚金針卻是她舍命送還他的。

    楊過到斷腸崖不見小龍女,悲痛投下深谷自殺,墜下深潭,郭襄躍身跳下,從潭中浮起,不管自己死活,忙把金針交給他,求他保重身子,不可自尋短見。

     這就是與衆不同的郭襄。

     《倚天屠龍記》第一章的郭襄,已是十八九歲。

    楊過與小龍女重逢,雙雙避世隐居,郭襄思念不已,愁悶難排,于是騎着青驢踏遍江南江北,打聽楊過夫婦的消息,她又是渴望見他一面,心裡又知道見他也無結局,就在這裡,她走到少室山下,無意邂逅“昆侖三聖”何足道。

     此人是一介狂生,因琴、棋、劍藝皆出神入化,人号“三聖”,他又忽然謙遜起來,自名“何足道”,加起來便是這個古怪稱号。

    郭襄雖然“失戀”滿懷落寂,但卻不是個一味沉溺于傷感的人,她聽到山中琴聲,循聲尋見何足道扶琴自娛,一曲“百鳥朝鳳”引來群鳥飛舞,後來以劍劃地為局,自己跟自己下棋,郭襄既佩服又同情他寂寞,傾談起來,這位“昆侖三聖”大感知音,當下捧起瑤琴,邀請郭襄回奏一曲。

     郭襄琴藝低淺,但她生性豁達,誠意報人,便坐下答以短曲“考盤”,随即起身,縱歌騎驢而上,使一個何足道癡在當地。

     顯然,何足道即時對這奇異的少女心生傾慕不已,因而把形容文士高潔的“考盤”與思念伊人的“蒹葭”揉合在一起,譜成新曲:“考盤在澗,碩人之寬,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天一方……”而聰慧玲珑的郭襄,一聽之下,也就弦歌而知雅意了。

     這是精神上的交往,對郭襄有此敬慕的,何足道之外還有後來成為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豐的張君寶。

    這微不足道的小徒兒跟着師父少林僧人覺遠做粗活,《神雕俠侶》結局時在華山之巅與郭襄有一面之緣,到《倚天屠龍記》又再出現,覺遠因失了經書,被罰帶鎖擔水,郭襄為他師徒大抱不平,但不得要領,反而累他師徒被逐出寺。

     覺遠壽終圓寂,郭襄可憐張君寶無依,于是褪下手镯為信物,教他到襄陽投奔父母,自己愁苦中不忘照顧他人,顯見郭襄的俠義心腸。

     後來張君寶不屑寄人籬下,獨立門戶,成了一代宗師。

    引出張三豐之後,郭襄不再出現,隻在後文交代,她難忘楊過,直至在四十歲那年大徹大悟,出家為尼,開創了峨嵋派。

     儀琳 要找一個比儀琳更可愛的女子,恐怕絕不容易,她天真無邪,心地純潔,毫不懂得掩飾,而最獨特之處,是她對“善”的堅定信心,即使身在危難苦楚,也不動搖。

     是這份信心,使儀琳逢兇化吉。

    她對宗教的虔誠出于内心,出于自然,毫不造作,好像不是宗教塑造了她,而是宗教精神恰好最能表達她的個人性格與信念。

    美貌可愛的小尼姑并不是常見的小說角色,即使以金庸來說,儀琳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笑傲江湖》的主角是令狐沖,金庸用了他特長的手法,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