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旁人叙述,引起讀者對這個人物的興趣,而介紹令狐沖出場的便是儀琳,她叙述自己怎樣被采花賊田伯光所制、怎樣被令狐沖碰見、令狐沖怎樣出計謀相救;以儀琳的稚嫩語氣形容當時的情景,又是刺激又好笑,娛樂性甚高,同時不但收到原意突出令狐沖其人其事的效果,也表現出儀琳的良善可愛,對善與惡之間的辨别的清楚明确。
例如,她說田怕光挾持她到酒家,叫了滿桌子酒肉要她吃,不然便撕破她的衣裳,儀琳不為所動,堅決不吃;她解釋說,佛門戒腥葷,她決不能破戒,田伯光要撕破她的衣裳,雖然不好,卻不是她的過錯,這絕不是儀琳推卸責任,這從她“偷西瓜”
一節可見,而是她真的善惡分明。
正因她善惡分明,所以儀琳偷西瓜一節才能那麼饒有意義。
令狐沖傷重口渴躺在瓜田之畔,要吃西瓜,儀琳對他敬若天神,他又身受重傷,不忍不為他摘來,然而物主不在,要吃使得不告而取,也就是偷。
佛門子弟戒偷盜,偷是她的過錯,況乎“令狐大哥要吃西瓜”又不是什麼重大理由,她這樣做,無可原有,儀琳這場内心掙紮,不下于尋常的重大道德問題,最後她決定偷,所抱的心情,正是為憐愛一個受苦的人甘受罪責的舍己為人的心情,既不為自己分辯,又不後悔犯戒,表明儀琳是一個有很深道德精神的人物。
儀琳是個熱心腸的人,對令狐沖由感激、敬佩、關心憐惜而産生戀愛思慕之情,實在是最自然不過。
她自幼出家,不沾塵俗,整個人就如渾金樸玉,遇上這樣的難關,即使比她世故十倍的人也不易應付,但她卻勇敢地本着自己的一貫原則信念去面對,令人既敬重而又憐惜。
最令人敬重的是,她一直自然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情,從不對自己或對他人隐瞞她對令狐沖的思念,但同時她對自己應該怎樣做,也毫無疑問。
她是個出家女尼,不應作情欲之想,何況令狐沖根本對自己沒有愛慕之意。
她應做的是加以自制,在行為心思上都不要越軌。
自然,這樣做并不好受,儀琳被感情折磨,顔容憔悴,但是她堅信她的觀音菩薩會保佑幫助她,而在人性的層次,她有許多人愛護支持,自己亦有抒洩抑懷的辦法,就是不時向她以為是又聾又啞的“啞婆婆”傾吐心事。
這位原來隻是裝聾扮啞,而且其實是儀琳的母親的“啞婆婆”引出了一段精采對白。
她知道了女兒心事,一心成全,于是以她一貫蠻橫手段,擄來令狐沖,強迫他答應娶儀琳,又擄來任盈盈作為要協他的方法,最後,她把儀琳領來,告訴她令狐沖其實是十分愛她。
但是儀琳不信,她說:“你不用哄我。
我初識得他時,令狐大哥隻愛他小師妹一人,後來他小師妹嫁了人,他就隻愛任大小姐一人。
”那婆婆騙她說,令狐沖一直偷偷愛她,已先落發出家表示決意。
儀琳說不能叫他做和尚,那婆婆說,不然他就做太監算了,儀琳答道,太監是低三下四的人,令狐大哥不肯的。
那婆婆說,不是真的做太監,隻是不會生兒育女;儀琳說,他和任大小姐二人都那麼好看,成親之後自然要生下許多好看的孩子。
那婆婆急起來,說令狐沖任盈盈也娶,儀琳也娶;儀琳說,一個人真正愛上另一個人,是不會想第二個的,她說,她一心隻盼令狐沖心中歡喜,此外别無他念。
然後,也不管那婆婆怎樣,便自己去了。
她的道德取向受試練而從無動搖,如果武俠小說有聖女,儀琳便是。
滅絕師太
滅絕師太是很值得一談的金庸女子。
她年紀其實不算老,不過是四十四五;而且金庸說她“容貌算得甚美”,不過兩條眉毛斜斜下垂,使她看來極是詭異,“幾乎有點兒戲台上的吊死鬼味道”。
她武功極高,性情極剛,出手極狠,毫不容情,但同時堅持一代宗師的風度,不肯占任何便宜,即使本人生命受危,也置之不理。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冷面無情,隻知正邪不兩立,除此之外,一概不動心。
信奉宗教的人一般相信有正義亦有慈悲,但滅絕師太隻知正義,而且她眼中的“正義”是非常狹義的:與魔教有關的人一律是邪惡,正義就是殲滅邪惡勢力的行為。
因此,她的“正義”使命是個破壞性的使命,她以破壞魔教為建設。
她号稱“滅絕”,真是正确不過。
最耐人尋味的是,這位容貌甚美的中年女士因何痛恨“魔教”入骨?為什麼會認為為了打擊魔教,任何平常視作卑鄙行為的手段都可以用?她命令紀曉芙殺楊逍,必然是教她假意和他相好,然後乘其不備而猛然偷襲;她命令周芷若殺張無忌,就是要她先以美色誘之,得到他的信任之後才伺機殺害。
一個凜然不可侵犯的尼姑,居然毫不猶豫地教女弟子以色相誘騙男人,是她估量其他方法一定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