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 從俠士到統治者--金庸的男主角

首頁
    洛,新版把他改成更鄉氣,他便靠近郭靖。

     郭靖 《射雕英雄傳》是一本極成功的小說,郭靖是個極成功的人物。

    他與陳家洛貴介公子的形象剛相反,是個出身農家的樸實少年,而且生性愚鈍,說話木鈉,跟袁承志差得遠了。

    他甚至膚色黑黝,面貌平凡,絕對談不上俏俊。

    郭靖寫得成功,是因為他的性格清楚穩定,他似乎是正統道德觀念及傳統俠義精神的化身,他的一舉一動無不發自自然内心,讀者或者不同意他的看法做法,但絕不會不明白他,或對他有所懷疑,&ldquo郭靖&rdquo這個人物的真實感,大部分來自他樸實而真誠這個特質。

     郭靖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武功猶在其次,他自小人生目标便十分明确:做個好男兒。

    為父親報仇。

    &ldquo報仇&rdquo這個觀念,在現代現實社會當然不容許,但在武俠小說的幻想世界來說,卻是基本的道德責任。

    在看武俠小說時,我認為不應以現實眼光看&ldquo報仇&rdquo,而是要從象征的觀點看,把&ldquo報仇&rdquo了解為世俗社會指定的道德責任及權利。

    郭靖&ldquo報父仇&rdquo的目标,根本就是&ldquo做個好男兒&rdquo,履行社會義務的一部分。

     郭靖的道德觀念不是從高深理論所得來的,而是基于一些十分平常的信念,例如尊長的吩咐必須遵從,答應了人的事一定要做。

    對朋友要忠心,不能貪生怕死。

    不可欺騙人。

    不可貪人錢财等等。

    &ldquo為國為民&rdquo,就是從這些簡單平常道德觀念而來的理想,沒有什麼難懂之處。

    郭靖的不平凡,在于他由始至終毫無猶豫地忠于自己從小培養成的道德信念。

     聰明人在道德問題上往往搖擺不定,愚鈍的人反而堅定而意念明确,郭靖生性愚鈍,他在道德抉擇上也異常清楚,這是符合實情的。

    他在華筝公主與黃蓉之間,選擇了跟華筝成親而舍棄黃蓉,黃蓉凄然問他原因,他就是說:&ldquo我是個蠢人,什麼事理都不明白,我隻知道答允過的話,決不能反悔。

    可是我也不打诳,不管怎樣,我心中隻有你。

    &rdquo郭靖沒有陳家洛的優柔寡斷,也沒有袁承志的自以為是,他的笨拙反而是他令人信任敬重的根由。

     郭靖比陳家洛、袁承志兩個人物更成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有一段發展及成熟的過程,小郭靖蘊涵成熟的郭靖,他的個性及道德倫理基礎也始終不移,但是他透過經曆,從被動變為主動,他的道德價值也由外來的規戒演變成他自己的處世原則。

     他在華筝及黃蓉之間的抉擇,就是一個精彩的例子。

    他開始時是想,尊長為我規定了的事必然是對的,所以我必須娶華筝;但是按照父親的遺命,我要跟楊康好,而按照楊伯父的遺命,我得娶穆念慈為妻;這些事顯然是不能做的,那麼尊長為我規定的事便不是一定對的了,但是他随着想到&ldquo答應了人的事決不能反悔&rdquo,他就毫無疑問了,他答應了娶華筝,他一定要實踐諾言,這個例子是個清楚的轉折點,郭靖由服從尊長的被動道德層次,進展到自己承擔自己言行的後果的主動層次。

     這個例子的一個有趣之處是,在&ldquo尊長規定&rdquo與自己内心感情傾向兩個準繩之間,他選擇了内心感情傾向,他不肯為&ldquo别人的幾句話&rdquo而跟黃蓉分開;但在自己的感情傾向與道義責任之間,他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道義責任。

    後來,在《神雕俠侶》中,中年的郭靖在忽必烈帳中凜然談說&ldquo大義滅親&rdquo、郭芙砍斷了楊過的手臂,他便決意砍斷愛女一臂贖罪,根本是同一個原則的體現。

     陳家洛及袁承志都屬&ldquo天降大任&rdquo的少年領袖,郭靖則不是,他的政治醒覺,跟他的武功一樣,全是經他努力,一點一滴積聚至充盈處,終于水到渠成,起初,他最大的責任不過是為父親報仇,為七位師父争面子,好好打赢楊康;但是随着經曆與見識的增長,他漸漸體會到正邪之間的鬥争。

    國家大事及民間疾苦需要有人承擔解救。

     漸漸,報仇及争天下第一名銜這些私事變為次要,在嶽飛的遺書之中,他陡然發現到自己的真正抱負和理想。

    郭靖在意外情形之下領導了蒙古人抗金戰事,經過這番經曆,随後又經過極艱難的考驗反省,郭靖不再是&ldquo傻小子&rdquo,他終于确立了&ldquo為國為民&rdquo為終生目标,他的領袖地位是主動承擔的。

     郭靖不是沒有缺點的。

    批評黃蓉到了《神雕俠侶》便暴露出缺點的人很多,但其實郭靖暴露出缺點更大,就是他是個在道德上思想封閉的人,他不但不能容忍與他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思想,他甚至不能明白這些思想。

    同時,他的道德價值過分死闆及規條化,使他有時變得不近人情。

    例如,他要斬斷郭芙一隻手臂以懲罰她斬斷了楊過的手臂,就非常不通,一來她本來無意,二來楊過手臂已斷,砍掉郭芙的手臂又對他有何好處? 郭芙該是受到懲罰,應該盡力補償楊過,但&ldquo以牙還牙,以眼還眼&rdquo,也未免近乎野蠻了,另一個例子是,他甯可立刻殺了楊過,也不容他跟師父發生戀愛。

    維護傳統道德到這個地步,處于權威地位的大俠郭靖,我覺得己陷于專制。

     問題是郭靖做人宗旨太貫徹。

    太一成不變了。

    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是應有不同處事規戒的,年輕時應嚴于律己、但到了處于權威地位,則需要培養智慧,慎于律人。

     郭靖是人,他是有缺點的,這無損于這個人物的成功,反而令他更有真實感和親切感。

     郭靖這個人物能夠寫得成功,起碼有一半是因為有黃蓉的烘托,沒有黃蓉的活潑古怪,郭靖的愚鈍必然沉悶之極;不是黃蓉,郭靖的經曆不可能這樣新奇有趣,黃蓉是小妖女,郭靖是大好人,黃蓉聽郭靖的話,但是沒有黃蓉,這個大好人許多事情都解決不了、弄不明白。

     最重要的是,是黃蓉這小妖女使他能做大好人的。

    他沒有哄洪七公教他武功,是黃蓉哄他;他可以隻顧悲痛,不去想是誰在桃花島殺了他五位恩師,黃蓉自己會為自己及父親雪冤,然後仍對他好;他可以顧全恩義确定娶華筝的諾言,黃蓉不管什麼婚姻之約,繼續跟他一起,若非黃蓉道德觀念随和,事事以他為重,郭靖的堅守原則就沒有那麼易辦。

     若說郭靖這個人物有何缺點,那就是他太幸運了,似乎他能做他的道德完人,是因為運氣使他不必付出太大代價,正因如此,他後來的道德專制,也就更令人不大信服。

     張無忌 《神雕俠侶》是金庸緊接着《射雕英雄傳》的小說,但我認為這部小說及小說的主角楊過應分别處理,因為《神雕》的主題完全不同。

    有些人或會覺得武俠小說是寫故事、寫人物,不是探讨什麼主題,我很同意這個見解,以主題論金庸小說的人物,并不是強說這些主題是作者原意,而是純粹讀者自己的體會出來的東西,但是一部完成了的作品,是有它自己的生命的,因此讀者看小說,或者旁人要評論,也不必事事追究作者原來的用意是什麼。

    我的意見是,暫時不談《神雕》而跳到下一部小說,可以得出較連貫的看法。

     在《倚天屠龍記》,金庸又回複到袁承志式的主角來。

    張無忌的身世比袁承志複雜得多,遭遇遠比袁承志傳奇,但張無忌的個性跟袁承志完全不同,他随和得多,也被動得多了。

     金庸在《倚天》的後記說,張無忌不是政治領袖材料,因為他不能克制自己,對敵人殘忍,不能當機立斷,也沒有權力欲,但是,張無忌随和良善,可以與他成為好朋友。

     張無忌最大的特色是他的良善心腸。

    他并不很重視分辨是非善惡,也可說是不大重視公正的賞善罰惡,而是習慣性的得饒人處且饒人,他是個感性的人,很容易受人感動,要威脅他做什麼未必成功,但懇求他什麼,他多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