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帶到更基本的一個類别:正派和邪派之間的分别,企圖表現出何謂正、邪不能從派别上劃分,而是要看個人的情操。
因此,《笑傲江湖》的男主角不是一個偉大的領袖,而是有着高貴情操的一個疏狂人物。
喬峰在大宋與大遼之間的忠義矛盾中選擇了自殺,因為沒有了一個他可以忠于的社會,失去了他可以領導的群衆,喬峰不能活下去;在正派與邪派之間,令狐沖選擇了退隐,因為令狐沖沒有使命感,他所重視的是個人生活,是舒展性情的生活。
世人的争名奪利他固然沒有興趣,但對于發揚光大正派門戶、拯救世人,他也一樣沒有興趣。
事實上,《笑做江湖》的思想似乎是,問題不在邪、正,而在&ldquo發揚&rdquo,在于事業上的野心,對事業有太大野心,可以把一個正人君子變成邪惡的人。
有野心的人有邪有惡,但所對進行的發展野心的活動一般令人煩厭,令人心折的人物如向問天,一到了運用計謀達到野心的關節,一樣要做出卑鄙的行為。
隻有遠離社會的紛争,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平安喜樂。
但令狐沖不是第一個重情義而輕功業的金庸男主角,他有一個前身,就是楊過。
楊過
楊過受讀者歡迎的程度,可能更甚至喬峰;楊過是浪漫的化身,為愛小龍女,他不怕受全世界指責,甚至看輕自己的生命,以死相随。
每個女子,都希望有這樣一位風流倜傥的大俠士,對自己有這樣生死不渝的愛情,每個男子,都會幻想自己是這樣的大情人,有小龍女這樣比天仙還動人的女子一心一意為他而生、為他而死。
楊過比較少為人注意的,是他反叛少年的一面,他是反叛少年的英雄。
父母不愛我。
沒有人了解我,世人都欺負我。
都欠我,但我不會低頭,我要反抗到底,甯死不屈。
這些普遍的少年時代的冤屈之情,在楊過身上一一表露出來,使他能夠得到少年人的共鳴。
另一個引起共鳴的因素,是楊過的自卑。
楊過是個窮小子,無父母可以依靠,亦無權勢撐腰,自覺世人都看他不起,使他受盡屈辱,但其實他比這些人好一百倍,他們越是要卑賤他,他就越看不起他們。
自卑往往使人偏激而過分表現得自負,這種經驗很多人都有,少年人及文人分外敏感,因此感受也分外深刻。
但細心看《神雕》,不難發現楊過的自卑和反叛,正如一般少年人深信父母不愛他們、世人都看不起他們一樣,大部分是出于他們的想像,與事實相去甚遠,我個人不喜歡楊過,因為我不喜歡一味自我中心而不試圖了解他人的人。
楊過跟郭靖的最明顯分别是,郭靖把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楊過把愛情放在第一位。
郭靖堅持盡忠報國,黃蓉隻好跟随,反觀楊過與小龍女,則反應完全不同,楊過為求絕情丹解毒,答應裘千尺往襄陽取郭靖黃蓉首級,小龍女随行,那時襄陽城受蒙古圍困,她大感事情複雜麻煩,隻盼楊過快快成事便抽身退走,解了情花之毒,兩人便重回活死人墓,繼續過他們不問世事的生活。
郭靖入世,楊過并非完全&ldquo出世”郭靖尊重社會規範,楊過鄙視社會規範,但不是&ldquo視社會規範如無物&rdquo,他是個反叛英雄。
楊過是個完全主觀而感情用事的人,什麼事應該去做、什麼事不該做,完全看他霎時感受,他認為别人輕視他,他馬上便要報複,至于别人有沒有惡意、報複是否過分,他完全不考慮。
某人對他不好,特别是輕視他,他馬上認為這是壞人、憎恨這個人,若有人出頭庇護他,這個人馬上就是好人,他便視為知已。
郭芙說他手髒,他便&ldquo對她一家都生了厭憎之心&rdquo,這時歐陽鋒在瘋癫之中把他當做兒子,他便大受感動,認歐陽鋒為義父。
黃蓉縱容郭芙,又因楊康之故,對他提防,故意不授他武功,他自然敵視,郭靖雖然全心全意愛憐他,但卻不幫他對付他憎恨的人,他對郭靖,便一直存着隔膜。
他對孫婆婆、小龍女的感情也是建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在全真派受人欺負,把全真派全部人等恨之人骨,逃跑出來,得到孫婆婆、小龍女收容,他對她們感激,便全心愛護。
總之,楊過不重是非善惡而重敵友恩仇,這是他的個性特點,少年是這樣,長大了也沒有改變。
《神雕俠侶》是從楊過的角度寫,讀者用楊過的眼光看事物,自然同情楊過而對他憎恨的人有反感,特别是對郭靖、黃蓉及郭芙這一家三口有反感,但事實上楊過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是對的,而别人都是錯的。
郭靖視他如同親子,黃蓉雖然對他有戒心,一來并非完全沒有理由,二來她已盡力不虧待他,楊過固然三番四次救她一家,但黃蓉竭力為楊過辛勞,甚至為他冒性命之險,也不隻一次。
不少讀者惱恨黃蓉&ldquo惡毒&rdquo地向楊過說謊,騙他小龍女是被&ldquo南海神尼&rdquo所救,這指責甚不公平,騙得楊過活下來,也是小龍女的原意,是她訂下十六年之約的,黃蓉不過替她完成這個心願。
楊康之死,其實不是黃蓉之過,是楊康偷襲黃蓉,擊在軟猬甲上,染怪蛇毒血而死的,楊過一直認定郭靖黃蓉是殺父仇人,他自己就是冤枉人。
像楊過那樣注重感情的人,很多時便會因此而太過自我中心,金庸歌頌楊過與小龍女的堅貞愛情,但顯然認為視愛情為高于一切,是不妥當的想法,他描述楊過企圖暗殺郭靖黃蓉,用他們的首級去換取解藥,就特别刻畫了楊過在愛情與社會責任之間的徘徊,結果,還是社會責任戰勝了愛情,金庸借黃蓉之口,稱贊這是舍己為人的俠義行為。
其實這一段的描寫,不但使人對楊過的人格大感疑問,對愛情的魔力也大有惡感,因為問題不是在于在成全愛情不顧大局、或顧全大局與犧牲愛情之間的取舍,如果是這樣的取舍,那麼為了愛情不顧國家大事并不算是違反道德,為了國家人民而犧牲一己幸福,更堪稱偉大;問題是,楊過的抉擇,是應否以卑鄙的手段去殺害郭靖以成全他與小龍女的愛情,那是絕對不同的事,一個正直的人,在這事件上根本不可能有片刻的猶豫,楊過三番四次的猶豫,簡直難以想像他是個怎樣的人,他打算采用的手段,從國家從個人的觀點看,都是卑鄙之極的,從國家觀點,他是為了自己生命和愛情美滿而勾結敵軍;從個人觀點,他是利用郭靖對他的信任而暗下毒手,他對忽必烈說:&ldquo小人在郭靖家中住過數年,又曾為他出力,他對我決無防範之心。
&rdquo真是虧他說得出口。
若然他是一時沖動殺人,那還罷了,但是楊過是經過考慮的,他到了襄陽城中,聽見嬰兒啼哭,想到郭靖一死,敵軍即時攻入,這城中千萬嬰兒便得慘死,但一想到小龍女,他便把心一橫:&ldquo我受苦之時,除了姑姑,有誰真心憐我?世人從不愛我,我又何必去愛世人?&rdquo使他暫時收起刀子不刺進熟睡的郭靖胸中的,不是他對世人有任何憐憫,而是郭靖舊日待他的恩情。
次日,千軍萬馬之中,他又興起乘人之危的念頭了,最後臨危勒馬,是楊先生的運氣,哪談得上什麼舍己為人、大仁大義?
楊過與小龍女愛對方遠勝愛惜自己,無比堅貞、生死不渝,據說這是偉大的愛情。
我覺得頗有保留。
偉大的愛情,使愛與被愛的雙方變得人格更高貴,但是愛情卻使楊過變得卑鄙。
楊過為愛小龍女而決心殺人,他身中情花之毒,隻有十八天可活,但若取得郭靖黃蓉首級,則可換取解毒的絕情丹,他初時想,何必殺人?跟小龍女一起,安安靜靜快快活活十八天已心滿意足。
但兩人跟着感到,這樣深愛對方,一百年、一千年一起也不足夠:&ldquo楊過捧起她的臉來,在她淡紅的嘴唇上輕輕吻了一下,毅然道:&lsquo好,說什麼也得殺了郭靖、黃蓉。
&rsquo舌尖上嘗着她淚水的鹹味,胸中情意激動,全身真欲爆裂一般。
&ldquo真是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