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黛玉的影子

首頁
    深愛一個人,會覺得處處都是她的影子,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哪怕于陌生的天際,若有綠意浮動,也宛如看見了你笑眸流轉。

     《紅樓夢》裡,林妹妹自然是獨一無二的,但因寶玉或者說曹公愛她太深,大多好女子身上便都有了她的影子,重重疊疊的叙述,是密密匝匝的情意,隻因愛她這一個,對于世間的女子也都有了了解與柔情。

     公認最像黛玉的,是晴雯,以至于有襲為钗影,晴為黛影之說,不喜歡晴雯的王夫人,也不得不承認她的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而晴雯那份不加掩飾的真性情,更與黛玉有幾分相似。

    但黛玉細緻婉轉,晴雯天真直率,黛玉心比比甘多一竅,晴雯卻是塊直來直去的爆炭,倆人形似而非神似,甚至于我懷疑曹公這麼寫,隻是想告訴讀者,榮國府第一美丫鬟晴雯的眉眼也不過和黛玉相似,可見黛玉是怎樣一個絕代佳人。

     真有點像黛玉的影子的,第一要數齡官,這倆人長得就很像,齡官“眉蹙青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纖,袅袅婷婷,大有黛玉之風”。

    這是透過寶玉的眼睛看過去,此前亦有齡官和黛玉相似的介紹,不過沒提名,容易被忽略掉,還記得湘雲和黛玉怄的那場氣嗎?就是因為鳳姐說那個演小旦的小戲子很像一個人,而湘雲脫口而出說像黛玉,我覺得,那個小旦該是齡官,雖然後面還提起一個早逝的小旦官,可是,一個劇團裡,怎會個個小旦都像黛玉呢? 倆人不隻生得像,還同是為情所困的女子,都擁有着不确定無法出口的愛情,失意中的黛玉通過寫詩來排遣,而齡官沒有這份風雅——想來未必經過詩歌上的訓練,她表達感情的方式更直接更熱烈更讓人無法逼視,拿簪子一口氣在地上寫了幾千個“薔”字,一筆一劃間都有怎樣的情感在胸臆間輾轉,是疑問,是惶恐,是期待,是絕望,是欲掩面而去終又回轉,還是孤注一擲甯可與君萬劫不複?千百種感情歸總為一個簡單的動作,難怪偷窺者寶玉也看癡了。

     寶玉被這女子震撼,對她的感情有一種同情,按照米蘭。

    昆德拉的說法,同情并不意味着憐憫,而是能夠體會對方的任何情感——歡樂,焦急,幸福,痛楚,寶玉能夠體會,是因為齡官的表現與黛玉何其相似,他通過黛玉讀懂了齡官。

    後來在梨香院,他看到齡官在心上人面前一樣使小性子,鬧情緒時,他又通過齡官讀懂了黛玉,這兩個女孩子,猶如互文見義,是彼此的橋梁,将懵懂的局外人渡到了解的彼岸。

     唱戲的女孩子裡,還有一個得黛玉的神韻的是藕官,這個演小生的女孩子的戀情屬于非常規感情,她在戲裡飾演小生,官飾演小旦,“雖說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場,皆是真正的溫存體貼之事,故此二人就瘋了,雖不做戲,尋常飲食起坐,兩個人竟是你恩我愛。

     官一死,她哭得死去活來,至今不忘,所以每節燒紙”。

    後來補了新人,藕官一般的溫柔體貼,有人問她是否得新棄舊,她說,這又有個大道理。

    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弦者,也必要續弦為是。

    便隻是不把死的丢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等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這個藕官像誰?對了,她就像《霸王别姬》裡那個“不魔瘋不成戲”的程蝶衣,蝶衣或者更為執迷,藕官的情路上卻有翩然回轉的美感,有理有節,有情有義,她的故事裡也就少了激烈與癫狂,多了婉約與飄逸。

     又是一個天生的情癡,五髒六腑裡皆是纏綿不盡之意,藕官與黛玉有本質上的相似,這大概也是曹公把她放在黛玉屋裡的原因,像藕官這樣的女孩子,也隻有放在黛玉屋裡最合适。

     齡官與藕官,得黛玉之纏綿,面龐身段和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