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國府花園内梅花盛開,尤氏治酒,與秦可卿一起來請賈府老祖宗賈母等去賞花。遊園家宴之後,“一時寶玉倦怠,欲睡中覺”,秦可卿就說:“我們這裡有給寶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隻管交給我就是了。”“賈母素知秦氏是個極妥當的人,生的袅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乃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于是寶玉帶着丫鬟、婆子跟着秦可卿去了。那間為他準備的屋子雖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但是那副對聯俗不可耐,寶玉不喜歡。由于沒有更好的屋子了,秦可卿就帶他到自己的卧室去。在這個過程中秦可卿一直在賈寶玉身邊,這和接下來的夢境有關。一是寶玉入夢之初,“惚惚地睡去,猶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蕩蕩,随了秦氏,至一所在”。到此為止,盡管是在夢境,這個秦氏還是第一個秦可卿。夢境中的賈寶玉在看了卷冊(判詞),聽了《紅樓夢》曲之後,那夢中寶玉不但讓那些歌姬不要再唱了,竟然又“自覺朦胧恍惚,告醉求卧”。這個細節看似不大合理,怎麼睡夢中的寶玉又有酒醉之感而發困?因為警幻為他“設擺酒馔”,請他飲了仙釀“萬豔同杯(悲)”酒。這正符合今日寶玉在甯府遊園賞花家宴醉酒的特點,夢境中重現了現實生活的某些情景。于是“警幻便命撤去殘席,送寶玉至一香閨繡閣之中,其間鋪陳之盛,乃素所未見之物(注意:這和寶玉到秦可卿卧室見到的具體東西不一樣,但都是從未見過的。方才寶玉的感想,現在寫出來了)。更可駭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鮮豔妩媚,有似乎寶钗;風流袅娜,則又如黛玉。”接着警幻對他說了一通,并說,“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許配于汝”賈寶玉初試雲雨情等等。這個女孩顯然既不是生活中的林黛玉或薛寶钗,也不是生活中的秦可卿,但是有這三個少女、少婦的影子,是平時生活中某種心理積澱的形象疊合。
從心理學分析,少男少女進入青春期之初,對異性的情感還很不穩定,愛慕中感性幾乎壓倒一切,理性成分很少,而且往往希望自己将來的妻子或丈夫兼有幾個人的優點。賈寶玉當時對林黛玉和薛寶钗都有愛慕之心,也許對黛玉多一點,但是還沒有到死心塌地的程度,和後來二人由于志同道合而産生的愛情還不一樣,也和對寶钗有時要說混帳話以後的感覺不同。這就是為什麼夢中寶玉看見的這個少女具有黛玉和寶钗兩個人的樣子的原因。為什麼這個少女會和秦可卿的小名一樣呢?它反映了青春期少年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心理現象: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少年男女,往往會對一些比自己明顯年長而比較成熟的異性産生愛慕之情,希望将來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像這個人一樣。随着年齡的增長和接觸異性面的擴大,這種情感會很快消失或改變。我們在生活中不難看到,有些十四五歲情窦初開的女生或男生會悄悄愛上比自己大幾歲長得不錯又有才華的異性老師,但是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改變,那種微妙的情感就會隻留下一點美麗的回憶。賈寶玉在夢境中遇到的那個乳名兼美字可卿的少女,一方面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寶玉對年長少婦秦可卿的愛慕心理,這種心理有時候表現為潛意識,連自己都沒有發覺,但是這種潛意識會以某種形态不經意地表現出來,夢境正是其中一種形态;另一方面它反映了賈寶玉希望自己未來的妻子具有黛玉和寶钗的一切優點,這種“兼美”願望甚至還包含着秦可卿!也就是說,“兼美”不止于兩人,而是三人,還包括體現在秦可卿身上的成熟美。
因此這個“乳名兼美字可卿”的少女,和生活中的秦可卿顯然不同,但是有重要聯系。她是第一個秦可卿在寶玉内心深處的印記,是寶玉潛意識中的青春偶像。盡管這個少女既不是黛玉,也不是寶钗,也不能說就是秦可卿,而是兩個少女和一個少婦身影的疊合形象(這正符合夢境的特點),但是三者的分量并不均等,它更多地屬于秦可卿一些。因為生活中的秦可卿(第一個)起着“導遊”的作用,并且那個少女的乳名與她一樣。當十三回秦可卿去世的噩耗傳來,寶玉從夢中聽說此事,急火攻心而吐血,并且不顧賈母親自阻攔,前往甯府,在靈前痛哭一番,可以證明秦可卿在他内心深處的地位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