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當嚴厲的批評

首頁
    但是秦可卿沒有等到這一天。

    她死于冬盡春來之際。

    因為此前十二回末寫到,林如海有書信寄來,說患重病,要接林黛玉回去。

    于是賈母讓賈琏送她回揚州。

     事情的暴露顯然和過去對可卿百般疼愛、贊譽有加的尤氏的态度突變有關。

    有必要特别指出的是,尤氏的這種态度突變不是發生于我們現在看到的秦可卿死了以後,什麼忽然“犯了胃疼舊疾,睡在床上”啦,什麼“不能料理事務”啦,那是明顯的托詞;而是秦可卿還活着的時候。

    也就是說,可能就是在冬末春初之際的某日,一個偶然的機會,尤氏發現了什麼,于是将那些蛛絲馬迹聯系起來,一直被掩蓋得嚴嚴實實的事情終于露出馬腳。

    這大概就是被删改了的“遺簪”部分。

    在那種情況下,秦可卿除了自殺,已經沒有任何别的選擇了。

     那麼,曹雪芹對秦可卿的态度究竟怎麼樣? 如果光從《紅樓夢曲·好事終》來看,雖然主要是批評作為賈府長房的甯國府的賈敬和賈府族長的賈珍,但是,“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這幾句說的可是秦可卿,分量很重,仍然可以看出曹雪芹對秦可卿有相當嚴厲的批評。

    另外,由于曹雪芹在人物名字上極有講究,秦可卿通常被認為是“情可輕”的諧音,也含有批評之意。

    當然,也可以說作“卿可親”。

    因此不能單純從姓名上确定。

     對《紅樓夢》中的人物評價一定要從曹雪芹對其全部描寫來作出判斷。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曹雪芹在接受畸笏叟的意見删改時,将秦可卿從否定性人物改變成了肯定性形象,變成一個令人同情的少婦,這是一個具有本質意義的變化。

    曹雪芹對她的基本态度顯然是同情的,是把她作為一個有補天之才卻無補天之命的少婦來惋惜的,因此将她置于太虛幻境“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钗正冊之中,屬于“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一。

    其次,她和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中的那個乳名兼美字可卿的少女雖非一人,但是在藝術上具有同一性。

    這個可卿“其鮮豔妩媚,有似乎寶钗,風流袅娜,則又如黛玉”,表明曹雪芹認為秦可卿在某種程度上兼有黛玉和寶钗之美,是一個值得寶玉喜歡的女人。

    曹雪芹對秦可卿這個人物的好感,對她的遭遇感到真切的同情,還通過作品中賈府上下各色人等對秦可卿的真誠懷念、痛惜之情和高度贊揚顯示出來。

    至于說,對秦可卿的批評,也不奇怪。

    曹雪芹筆下的重要人物,從賈寶玉、林黛玉開始,幾乎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

    何況秦可卿是一個從否定性人物改為肯定性的藝術形象,留下一些原有的否定性痕迹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審美的角度着眼,曹雪芹的這種修改,大大增加了秦可卿形象的模糊美、朦胧美,添加了許多不确定因素,為讀者探究事實真相,饒有興趣地去尋找、拼接、考證那些蛛絲馬迹,甚至發揮藝術想象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秦可卿出場時間不長,所用文字不多,生命短暫,但是給讀者留下的印象之深,令人回味的東西之多,值得進一步去琢磨的魅力之強,都是整個作品中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