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憨湘雲醉眠芍藥茵(3)

首頁
    槁木死灰非李纨李纨原來确實像曹雪芹說的那樣,這與她從小所受的教育和後來的經曆有關。

    “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

    至李守中承繼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隻不過将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隻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纨,字宮裁。

    ”這段文字中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是,李纨的父親李守中身為國家最高學府首腦國子監祭酒,觀念卻比他的祖輩、父輩要落後。

    因為以前該族中的女子還可以和男子一樣“誦詩讀書”,但是到了李守中時卻來了個大倒退。

    李纨從小所受的教育,具有更加森嚴的封建禮教色彩。

    因此她喪夫之後“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也就十分自然了。

    其實小說中提到這幾句話時,李纨也就是25歲左右。

     她的轉變在于進入大觀園之後。

    二十三回入園是她第一個轉折點,因為從此她成了大觀園的“園長”,負責管教這些弟、妹。

    此前的二十二回中,她隻被偶然提及,僅有個别地方說話,也極為簡短。

    因為在那種場合,往往總有長輩在,還可能不止一位。

    而進入大觀園之後,長輩們輕易不進來,她就成為最年長和地位最高者,說話的機會就多了。

    園子外面的主子進來較多的隻有王熙鳳,那也要叫李纨“嫂子”。

    因此李纨地位的相對提升,引起了心情、個性的變化。

    而和年輕活潑的弟弟妹妹們在一起,她必定受到感染。

    于是變化就開始了。

    二十五回鳳姐以“吃茶”對黛玉開玩笑時,李纨“笑向寶钗道:‘真正我們二嬸子的诙諧是好的。

    ’”這話已經和前二十二回中偶爾應答的口氣不同,表示獨立判斷了。

    不過在稱呼王熙鳳時,還依着孩子叫“二嬸子”。

    到二十七回,就顯示出她性格中的活潑和直率開始複蘇了。

    當時小紅對鳳姐彙報“說奶奶”時,李纨在場。

    當鳳姐說起當年她是如何調理平兒時,李纨笑着打趣道:“都象你潑皮破落戶才好。

    ”當鳳姐有點怪罪林之孝家的不聽她的吩咐好好為她挑兩個丫頭,卻将女兒送入怡紅院,李纨又說:“你可是又多心了。

    他進來在先,你說話在後,怎麼怨的他媽!”從稱呼王熙鳳“二嬸子”到“潑皮破落戶”,證明李纨搬進大觀園确實是枯(槁)木逢春,死灰複燃了。

    當然這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也有一定的限度,不過這種變化是帶有本質性的。

     秋爽齋偶結海棠社真正使李纨個性得到比較充分的表現,是從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開始的。

    這是李纨個性變化的第二個轉折點。

    如果說第一個轉折點遷入大觀園是人性開始複蘇,那麼這第二個階段就是人性的全面複蘇,她的行為已經由被動變為主動。

     起詩社固然出自探春的建議,寶玉也大力支持,說:“可惜遲了,早該起個社的。

    ”但是最積極的卻是李纨。

    按說結詩社之類的事,是違反賈政指示的,因為賈政在寶玉去家塾讀書時明确表示過隻讀《四書》就可以了;也不符合李纨管教弟妹的任務,她應該“帶着念書學規矩針線的”(四十五回)。

    但她一開始就大力支持此事。

    她應探春之邀,“進門笑道:‘雅的緊!要起詩社,我自薦我掌壇。

    前兒春天我原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