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敏探春興利除宿弊(5)

首頁
    這劉姥姥還沒去賈府,在她自己家裡一出場就顯得見識不凡,比那務農為業隻會唉聲歎氣的女婿狗兒強得多了。

    劉姥姥不但給狗兒鼓勁打氣,說什麼“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啦,還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當初狗兒的父親和金陵王家如何連宗,她20年前去過王家的情形記得一清二楚。

    當初的王家二小姐即今榮國府賈二老爺的夫人,即王夫人,就從這裡打開缺口,說得挺有道理,既務虛,又務實。

    要不是這麼有見識,能說會道,怎麼能一進、二進榮國府,赢得賈府上上下下的喜歡?而且在賈府敗落之後,還千方百計地去把王熙鳳的女兒巧姐找回來呢?曹雪芹很重視也很善于寫人物的出場,劉姥姥的這個出場寫得很有光彩。

     劉姥姥沒進榮國府之前的這個出場,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又一次體現了曹雪芹歌頌女性和對于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失望的理念。

    在整部小說中,同一輩份的,同一家庭的,男的一律不如女的。

    在王狗兒家,狗兒無論是見識、口才、魄力、心計,都遠不如他老嶽母劉姥姥。

     第二回曹雪芹通過賈雨村之口簡單描述了對甯榮二府的外部印象:“去歲……從他老宅門前經過。

    街東是甯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将大半條街占了。

    ”賈府很大,東西占了大半條街,這是從東到西作了個大緻介紹。

    現在曹雪芹讓劉姥姥一進榮國府起的第一個作用,就是通過她的眼睛和活動比較具體地寫出賈府(榮國府)之大、之顯赫、之奢華。

    劉姥姥“找至甯榮街。

    來至榮府大門石獅子前,隻見簇簇轎馬”。

    可見來榮府拜會的盡是達官貴人,而且很多,以至于轎馬都一堆一堆的了。

    官轎一般都是四人擡,大的那就要“八擡大轎”。

    二十九回賈母率領賈府女眷去清虛觀打醮,“賈母坐一乘八人大轎,李氏、鳳姐、薛姨媽每人一乘四人轎”,就可見劉姥姥來的這天,榮府門口光是轎夫、馬夫、随從少說也有一二十個。

    這還不算榮府大門前自己的仆人。

    曹雪芹沒寫多少,但是我們從後面角門的叙述中可以推論出不會少于五個。

    這種以不寫來讓讀者自己體會的手法,既節省筆墨,又增添了閱讀空間與趣味,很值得學習。

    劉姥姥一看這架勢,“便不敢過去”。

    她下意識地有些自慚形穢,“且撣了撣衣服,又教了闆兒幾句話,然後蹭到角門前”。

    這個“蹭”字用得實在傳神,是說劉姥姥貼着牆根很慢地走,寫出了她的自卑心理和小心翼翼。

    角門的地位自然遠遠不如大門,但這角門前也很不簡單,不僅有好幾個仆人,而且個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坐在大闆凳上,說東談西”。

    這些豪仆的數量和氣勢再次襯托出榮府的威風與奢華。

    劉姥姥稱呼那些仆人不是“大爺”或者“老爺”,而是“太爺”!封建社會百姓稱縣令為“縣太爺”,可見劉姥姥陪盡小心。

    她要找周瑞,說是“太太的陪房周大爺”,“煩哪位太爺替我請他老出來”。

    而那些“太爺”很不耐煩,勢利得很。

    幸虧一個忠厚老仆告訴她,“從這邊繞到後街上後門上去問”,劉姥姥終于“繞到後門上”。

    甯榮二府前面(東西)占了半條街,讀者現在明白了,南北占了整整一條街!加上兩個“繞”字而不是“來”字,就寫出了榮府之大,要走一會兒呢。

    繞到後門上了,劉姥姥“隻見門前歇着些生意擔子,也有賣吃的,也有賣頑耍物件的,鬧吵吵三二十個小孩子在那裡厮鬧”。

    要知道這些生意擔子不是來做賈府主子們的生意的,而都是來做住在後門上的仆人們的生意的,這三二十個小孩子應當主要是他們的子女。

    果然榮府仆婦奇多,一問,光是姓周的成年老年女仆(大娘、奶奶)就有五個。

    至此,劉姥姥還沒有邁進榮府大院一步,還沒見到榮府一個主子,甚至還沒有接觸到一個有點身份的仆人,這榮國府之大,賓客之貴,仆人之多,已經充分顯示了出來。

    真是談笑皆豪仆,往來盡顯貴。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