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使過,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他,你要給他,我也不管你,隻交給你,快拿了去吧。
”妙玉對劉姥姥竟然如此無情,看來似乎有潔癖,其實反映了内心勢利的一面,這就将第五回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見到的妙玉判詞“欲潔何曾潔”具體化了。
第三是妙玉将自己日常吃茶的綠玉鬥給寶玉用,作為一個少女和出家人,這是極不尋常之舉。
妙玉身份特殊,既有“天性怪僻”的一面,又有普通少女正常情感需要的一面。
這個飲茶場面使妙玉判詞和《紅樓夢曲·世難容》落實了,也使妙玉形象生動地樹立了起來。
而這一切都是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所引出的。
寫人物自然也寫出了劉姥姥自己,這位老太太的形象在二進榮國府中有了很大的發展,更加豐滿。
比如很自然地道出了劉姥姥和賈母的歲數(75歲,“比我大好幾歲呢”),這種一石二鳥的寫法既經濟又自然。
劉姥姥在編故事上簡直是個天才,不僅張嘴就來,而且特别村姥姥是信口開河适合聽衆的口味,用時髦的話說,就是民間藝術家劉姥姥善于根據聽衆的審美需要,進行即興創作。
她編的第一個故事是下雪天聽見外頭柴草響,一看,是個漂亮的十七八歲小姑娘。
為什麼劉姥姥講個小姑娘的故事?因為她看見賈母身邊坐滿了女孩子,小姐和漂亮丫鬟,還有長得很俊的賈寶玉。
所以講極标緻的小姑娘的故事肯定會受到廣大聽衆歡迎,尤其是讨賈母的喜歡。
值得注意的是,劉姥姥隻說了外面柴草響,可沒說烤火,是賈母猜測是不是有過路的客人冷了抽些柴草去烤火。
結果正好南院馬棚失火,所以賈母就讓換個話題。
如果方才是劉姥姥提到了“火”,那麼下面就不會再讓她講故事了。
正因為是賈母說的“烤火”,所以劉姥姥才有機會繼續現編現說。
這是曹雪芹寫得細緻高明的地方。
劉姥姥顯然接受了剛才講“柴草”差一點出事的教訓,這回現編了一個萬無一失的故事,說有個90多歲的老太太,感動了觀音菩薩托夢,菩薩說她本來要絕後,又給了她一個孫子,現在十三四歲了。
為什麼要說老太太90多歲,小孫子十三四歲呢?賈母70歲了,說個長壽老太太感動觀音菩薩,賈母多高興呀。
而且賈寶玉不是十三四歲嗎,瞧這劉姥姥多會說話!劉姥姥現編現說故事(小說用的是“順口胡謅”)的本事絕對不下于當今說評書的水平。
她居然能把那十七八歲極标緻的小姑娘的故事,讓賈寶玉這聰明絕頂的傻東西“信以為真,回至房中,盤算了一夜。
次日一早,便出來給了茗煙幾百錢,按着劉姥姥說的方向地名”,讓茗煙去找那女孩廟。
結果茗煙找了一整天也沒找着!寶玉還不死心,還對他做思想工作,讓他改日再找去!遇見賈寶玉這樣的忠實聽衆,劉姥姥算是三生有幸了。
三是突出了大貴族人家的規矩和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