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罵人,王熙鳳、晴雯等雖然有時也罵,有時候說話也帶髒字,不過那多半是口頭禅。要論罵人,趙姨娘絕對是第一。僅以六十回她和幾個小丫頭吵架為例,不到200字的話中她就罵了小淫婦、小娼婦、小粉頭還有比這更加難聽的詞語不下十個之多。趙姨娘言語的粗鄙,和她的身份、和她所處的環境毫不相稱。趙姨娘的小器也出奇地突出。按說她月銀二兩,比鴛鴦還高出一倍,賈環的二兩也歸她收用。但是趙姨娘吝啬得簡直锱铢必較,有時候摳門到了可笑的地步。六十一回探春與寶钗說要吃油鹽炒枸杞芽兒,給了小櫥房櫥頭柳家的500個錢,柳嫂說這點菜頂多隻要二三十個錢,小櫥房還拿得出,不肯收,将500個錢送了回去,探春和寶钗說給她打酒吃。結果趙姨娘聽說柳家的白給探春和寶钗做了油鹽炒枸杞芽兒吃,覺得自己虧了,“氣不忿,又說太便宜了”柳家的,于是,過了不到十天,也打發小丫頭子來尋這樣,尋那樣。
總之,趙姨娘這個形象的内涵沒有更多的可以讓人挖掘的東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說中曹雪芹充滿了對趙姨娘的厭惡之情。
中國古代文學在人物描寫和評價上曆來講究“含而不露”(十二回脂批),《紅樓夢》也這樣。曹雪芹輕易不褒貶人物,而是讓讀者自己從情節發展中去評判。有時候他也直接間接正話反話地說幾句,但是簡潔而有分寸,簡直不留痕迹。比如曹雪芹揭露賈琏是個色情狂,隻不過說了一句“那個賈琏,隻離了鳳姐便要尋事”(二十一回)。王夫人的冷酷無情導緻金钏之死,曹雪芹卻不動聲色地說,“王夫人固然是個寬仁慈厚的人”(三十回),這是反話正說,讓讀者自己去琢磨。邢夫人是曹雪芹很讨厭的一個女人,但是直接對她的貶斥也隻有四十六回一處,通過王熙鳳的印象來寫:“鳳姐兒知道邢夫人禀性愚弱,隻知承順賈赦以自保,次則婪取财貨為自得,家下一應大小事務,俱由賈赦擺布。凡出入銀錢事務,一經她手,便克啬異常……兒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聽的。”但是曹雪芹筆下的邢夫人極有深度。按說,賈赦要強娶鴛鴦,邢夫人處于受損害的地位,她應當痛苦、憤怒,有所抗争,但是她卻人前人後地為賈赦奔忙,甚至親自去動員鴛鴦。這就充分表明,這個女人的女性意識已經徹底喪失,女人絕對服從丈夫成了她的自覺行為,說明封建道德觀念已經深入邢夫人的骨髓,就像鹽溶于水一樣完全溶為一體了。再說,邢夫人也還有明白的時候,七十三回她就說,迎春已經死去的母親“比如今趙姨娘強十倍”。曹雪芹并不因為讨厭這個人物而完全醜化她并多次讓她出醜。隻有趙姨娘例外。
曹雪芹對趙姨娘可說是毫不留情,處處表現出他那無法抑制的厭惡之心。通觀全書,沒有一個人(包括她的女兒探春和兒子賈環)說過趙姨娘的好話,卻有許多各色各樣的人,說她這不好,那不好,這在全書中是絕無僅有的。李纨、寶钗等人都認為“素日趙姨娘每生诽謗。(探春)在王夫人跟前亦為趙姨娘所累”(五十六回)。平兒脾氣多好,再說,她畢竟不是主子,但是五十五回她在批評那些對探春不夠尊重的仆婦時說,“那趙姨奶奶原有些倒三不着兩”,意思是她有些颠三倒四。趙姨娘雖說不是主子,畢竟是賈政之妾,生有一子一女,是半個主子,按理隻有賈母、王夫人這一級的主子才能訓斥她。但是曹雪芹卻不放過讓她出醜的機會,讓王熙鳳借訓斥賈環的機會,結結實實地教訓了她一頓:“他(賈環)現是主子,不好了,橫豎有教導他的人,與你什麼相幹!”意思是作為母親的趙姨娘根本沒有權利教育兒子。不過趙姨娘也确實把賈環教壞了。二十回王熙鳳生氣地對賈環說:“你不聽我的話,反叫這些人(指趙姨娘)教的歪心邪意,狐媚子霸道的。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安着壞心,還隻管怨人家偏心。”這是指桑罵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