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了這個具有根本意義的轉變之後,前八十回賈雨村就不再正式出場了,而是通過别人的口介紹,他如何在壞男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官卻越做越大,其秘訣就是巴結賈府這種顯赫人家。
最主要的有這樣幾件事:一是三十二回賈寶玉正和史湘雲、襲人等說話,下人來說,賈政讓寶玉去見賈雨村。
賈寶玉非常讨厭這個家夥,說他“回回定要見我”。
可想而知已經由地方官成為京官的賈雨村不但常跑賈府,而且知道光讨好賈政還不夠,還要在賈府的命根子賈寶玉身上下功夫。
套用一句現在的話,賈雨村讨好賈寶玉,是在做期貨呢!四十八回還通過平兒的叙述寫到,賈雨村與賈府結識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來”!最新一件是,賈赦看中了石呆子收藏的20把古扇,千方百計要弄到手,石呆子誓死不賣。
結果是賈雨村“設了個法子,訛他拖欠官銀,拿他到衙門裡去,說所欠官銀,變賣家産賠補,把這扇子抄了來,作了官價送了來。
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
五十三回提到賈雨村升了大司馬(相當于兵部尚書),而且協理軍機,參贊朝政,那就位列中樞了。
後來他有降有升,直到肩上枷鎖扛。
總之,《紅樓夢》通過賈雨村一生的經曆,寫出了封建社會具有典型意義的某一類知識分子生涯的全過程:苦讀、趕考、高中、為官、升官、革職、複出、高升、獲罪。
這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轉折點就在賈雨村為官時期。
一個才華出衆、胸懷大志、頗有骨氣、本來完全可以為社會做一些好事的文人,逐漸被黑暗的官場腐蝕成為一個徇私枉法、人性泯滅、恩将仇報的大壞蛋。
這樣,賈雨村這個藝術形象的意義就遠遠超越了人物本身,而是突出了這個被曹雪芹反複稱為“末世”的社會的罪惡。
社會環境腐蝕了好人,保護和得志的是壞人,那麼結論就隻能是:這個社會環境必須改變!這個被稱為“盛世”而實際上是“末世”的社會必須滅亡!
因此《紅樓夢》反映的社會是,一方面它不允許賈寶玉這樣的優秀分子發展,另一方面它腐蝕本來可以有所作為的賈雨村這樣的人,而使得賈赦、賈珍、賈琏、薛蟠等人如魚得水。
老一代不能為下一代楷模(賈赦和賈琏、賈珍和賈蓉);相反,老一代還以自己的醜惡行為毒害腐蝕着下一代,那麼,當然隻能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這樣的社會自然應該滅亡。
因此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于壞男人的描寫,主要并不在于批判這些個人,矛頭最終指向的是那個至今仍然被津津樂道為“盛世”的末世。
後記周思源看紅樓後記十年前的此時,當我正準備“改邪歸正”,回去繼續弄現當代文藝研究與評論,時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