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虎兕相逢”指什麼?
脂本系統中隻有己卯本與夢稿本是“虎兕”,庚辰本及其他脂本和原來通行的程本都是“虎兔”,因此就出現了大不相同的理解。“兕”是犀牛類的猛獸,虎為獸中之王。因此有的主“虎兕”說者認為,賈府本來因為有元春在,依靠皇家,所以顯赫無比。但在宮廷鬥争中,象征觊觎“虎”位的政治集團與象征“兕”的政治集團相鬥,結果禍及賈府。其原因與皇帝去世或元春去世有關。
主“虎兔”說者有多種意看法。有的認為,康熙死于1722(壬寅,虎)年,而雍正正式即位為1723(葵卯,兔)年。因此暗示康熙死與雍正繼承皇位引起的政局變動,使曹家命運發生巨大變化。有的則認為,“虎兔相逢”是指卯年寅月或寅年卯月。也有的認為指皇帝生肖或元春生肖。還有其他說法,恕不一一。
不過有一點大家是一緻的,即“虎兕(兔)相逢大夢歸”這句話裡隐藏着賈府敗落與宮廷有關的原因。
我對《紅樓夢》的版本毫無研究,所以不知究竟“虎兕”對還是“虎兔”對。我也同意此話暗示賈府敗落是因為元春一死賈府就失去靠山,“樹倒猢狲散”。這裡确實與康熙去世後曹家不久就敗落有關,這是曹寅生前最擔心的,所以多次提到“樹倒猢狲散”。不過我不大贊成把小說佚稿中的元春之死想得太複雜,以為影射這個,影射那個。重要的不是死在宮中或外地,而是是非正常死亡。我認為元春就是死在宮中,屬于正常死亡,如病死之類。清史中關于後妃、皇子因病早夭的記載比比皆是。若是非正常死亡,那麼賈府遭到的打擊将不僅僅是抄家了。二十二回“制燈謎賈政悲谶語”中有一個燈謎是:“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賈政說謎底是炮竹。脂批在“成灰”句後說:“此元春之謎。才得僥幸,奈壽不長,可悲哉。”脂硯齋是深知曹雪芹及其家事者,從這條批語我們可以知道,元春決不會直到三十多歲當時已屬半老時才得寵,而是二十左右;但得寵沒幾年就夭折,是壽終正寝,而不是死于非命。所以才說“奈壽不長”。從判詞和《紅樓夢曲》中我們可以看出,元春有一個從“眼睜睜”即還活着到死亡“已入黃泉”的過程,陰陽間隔,所以才說“望家鄉,路遠山高”,并非死在外地。曹雪芹在撰寫《紅樓夢》中确實使用了一些他家的素材,其中有些内容和人物有比較明顯的原型。但是《紅樓夢》是小說,不是傳記。所以總的說來,我不贊成過多地猜測。推論的結論至多隻能再用一次進行新的推理,但不能将結果建立在沒完沒了的推理和推測上,那樣不符合學術研究規範。當然,作為自娛娛人,多作些推測也無妨。
元春是曹雪芹按照理想後妃的形象來塑造的。這個人物在小說中僅十七至十八回正式出場一次,加上二十二回自宮中傳出燈謎,二十三回提到她在宮中将那天遊幸大觀園時的題詠編次和降谕讓寶、黛、钗等進園居住,二十八回賞賜的端午節禮等各幾行,也不過三、四次而已。但是給讀者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她對弟妹的慈愛,對祖母、父母的孝順,都令人感動。最重要的是,小說多次寫到她對這次接待奢華的不安:“賈妃在轎内看此園内外如此豪華,因慢慢歎息奢華過費”;在遊園時又關照“以後不可太奢,此皆過分之極。”臨别前又殷殷叮囑:“倘明歲天恩仍許歸省,萬不可如此奢華靡費了!”曹雪芹如此突出元春對“奢華”的不安,除了她本人的修養比較崇尚節儉外,也表現出她确實明“辨是非”的一面。她明白,僅靠自家的俸祿與其他收入是很難短時間修建這麼大的園子并維持這麼大的開支的,萬一有其他問題,就麻煩了。自己得寵時還好辦,而一旦死了,那就難以收拾。所以才托夢爹娘及早抽身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