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枉凝眉

首頁
    一個是阆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挂。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說明] 這首曲子寫寶、黛的愛情理想因變故而破滅,寫林黛玉的淚盡而逝。

    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說的“枉自嗟呀”。

    凝眉,皺眉,悲愁的樣子。

     [注釋] 1.阆苑(langyuan浪院)——傳說中神仙所住的地方。

    仙葩(趴)——仙花。

    “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2.瑕——玉的疵斑。

    “美玉無瑕”指賈寶玉,他本是赤瑕宮的神瑛侍者(瑛,玉之光彩;瓊瑛瑛瑤皆謂美玉);同時也贊他心地純良潔白,沒有那種儒臭濁氣。

     3.虛化——成空,化為烏有。

    戚序本誤作“虛花”,變動詞為名詞;程式乙本改作“虛話”,變心事為明言;甲戌本經塗改;今從庚辰本。

     4.“一個枉自”二句——一個獨自悲歎唏噓而無能為力(指黛玉),一個老是記挂着對方也白費心思(指寶玉)。

    很顯然這裡說的就是脂批所提示的寶玉後來獲罪離家、流落他鄉事。

    這一突然打擊是促使黛玉死的主要原因。

    嗟呀,因悲傷而歎息。

    牽挂,在情況不明時對人的懸念。

    它與前面晴雯判詞中“多情公子空牽念”的“牽念”以及後面寫探春的《分骨肉》曲中“奴去也,莫牽連”的“牽連”意思相同。

     5.水中月、鏡中花——都是虛幻的景象。

    說寶、黛的愛情理想雖則美好,終于如鏡花水月一樣不能成為現實。

     6.“想眼中”幾句——曹雪芹八十回後原稿中有《證前緣》一回(靖臧本第七十九回批),寫黛玉“淚盡夭亡”。

    從多方面線索确知,“賈府事敗”、“樹倒猢狲散”的變故發生在秋天,所謂“到頭來,誰見把秋捱過?”林黛玉因寶玉的獲罪而恸哭,自秋至冬、自冬曆春,她的病勢迅速加重。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顔老死時。

    ”還沒有到第二年的夏天,她就用全部淚水報答了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她的恩惠,實現了眼淚還債的諾言。

    故曲中所寫“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并非泛泛之言。

    “秋流到冬盡”,程式乙本無“盡”字,為後人所删。

    有人以為此處無“盡”字更妥,筆者以為不然。

    即使從句式的音節上看,亦當有。

     [鑒賞] 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之死與續書中所寫的完全不一樣,在第八十回後的原稿中,黛玉之死與婚姻問題無關,她既不是死于外祖母及其周圍的人對她的冷淡厭棄,或者在給寶玉娶媳婦時選了寶钗,也不是由于誤會寶玉對她的薄幸變心(如果說這種誤會曾經有過的話,也早已成為過去)。

    黛玉的“淚盡”,原因更重大、深刻、真實得多,那就是後來發生了對全書主題和主線起決定作用的大變故——脂批稱之為“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的“賈家之敗”(見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批),它包括着獲罪、“抄沒、獄神廟諸事”(庚辰本第二十七回批)。

    這個突然飛來的橫禍降于賈府,落到了寶玉等人的頭上,也給了黛玉緻命的一擊。

    寶玉被迫出走,黛玉痛惜憂忿卻無能為力,她為寶玉的不幸而不幸,因寶玉的受苦而受苦,她日夜悲啼,毫不顧惜自己,終至将她衰弱的生命中的全部熾熱的感情化為淚水,報答了她平生唯一的知己。

     黛玉之死非續書所寫那樣,證據甚多。

    第二十五回中鳳姐一次當衆與黛玉開玩笑說:“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她還指着寶玉對黛玉說:“你瞧!人物兒、門第配不上,還是根基配不上?模樣兒配不上?是家私配不上?那一點還玷辱了誰呢?”衆人聽了一齊笑起來,黛玉紅了臉,不言語,連李纨都說:“真真我們二嬸子的诙諧是好的。

    ”對于這段描寫,讀過作者全稿、已知人物将來結局的脂硯齋是怎樣批的呢?他說:“二玉事在賈府上下諸人,即看書人、批書人皆信定一段[對?]好夫妻,書中常常每每道及,豈其不然!歎歎!”(甲戌本)庚辰本作“二玉之配偶,在賈府上下諸人,即觀者、批者、作者皆為[謂]無疑,故常常有此等點題語。

    我也要笑。

    ”作者自己對寶黛之成為配偶是否懷疑,看書人、批書人如何預料,我們都不必去管它,問題是這裡說:“賈府上下諸人”“皆信定”寶玉、黛玉将來“是一段好夫妻”。

    試問:續書中施“調包計”的賈母、鳳姐(還有以為作主的應是賈政、王夫人),他們在不在“賈府上下諸人”内?倘原稿也象續書那樣寫法,脂硯齋會不會說那樣的話?可見,“豈其不然”——說二玉不能成夫妻,正是出于“賈府上下諸人”始料未及的原因。

    在上一首寫寶钗的曲子中同時寫了寶玉不忘死去的黛玉,在這一首寫黛玉的曲子中隻寫了寶玉“空勞牽挂”,竟無一字涉及寶钗,這沒有别的緣故,就是因為寶钗的終身寂寞與黛玉有關,黛玉的枉自悲愁與寶钗無關。

     以續書所寫《苦绛珠魂歸離恨天》與此曲的後半對照,竟無一語能合。

    續作者為了在安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