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香風飄玉蕙,一庭明月照金蘭。
[說明]
清客拟的這兩聯和下面寶玉所拟“蘅芷清芬”一聯,都是寫蘅蕪院的。
蘅蕪院的特征是房屋被山石所繞,“且無一樹花木也”,卻長滿了各種牽藤引蔓的異草香花。
[注釋]
1.麝蘭、杜若——都是香草。
霭,雲氣,引申為彌漫。
上句套古詩“蘼蕪滿院泣斜陽”句,書中已指出,說它“頹唐”;同時,也與“四面群繞各式石塊,竟把裡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的環境不合。
下句也是抄襲唐代徐堅《棹歌行》“影入桃花浪,香飄杜若洲”的。
2.三徑——庭園間小路。
漢代蔣诩隐居後,曾于舍中竹下開一條三叉小路,隻與求仲、羊仲二人來往。
蕙,蘭的一種,多穗。
以“玉蕙”對“金蘭”,說明才思貧瘠,造句拙劣。
這兩聯從額題到楹對,都是作詩不顧具體環境、全無詩情而隻會湊泊俗套的标本。
寶玉說“此處并沒有什麼‘蘭麝’‘明月’‘洲渚’之類,若要這樣着迹說來,就題二百聯也不能完。
”作者借此諷刺了一些裝模作樣、自命風雅,實際上不學無術、庸俗不堪的儒生清客。
蘅芷清芬(賈寶玉)
吟成豆蔻才猶豔,睡足荼蘪夢亦香。
[注釋]
1.“吟成”句——豆蔻,指草豆蔻,春天開花,密集成穗狀花序,花初生時卷于嫩葉中,俗稱含胎花,以喻少女。
唐代詩人杜牧《贈别》詩:“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這句說,吟成杜牧那樣的豆蔻詩後,才思還是很旺。
“才猶豔”程高本作“詩猶豔”則是後人胡改,“猶”字沒有着落,不成文理。
2.“睡足”句——荼蘪,薔薇科植物,春末開花。
這句因修辭技巧兼兩層意思:一是花枝軟垂無力像睡夢沉酣;一是人在花氣中睡夢也香甜。
這一聯内容“香豔”,是古代上層社會的生活情趣。
紅香綠玉(賈寶玉)
紅香綠玉。
[說明]
這是拟題怡紅院的,後來元春将它改為“怡紅快綠”。
[注釋]
1.紅香綠玉——先是一個清客說題“崇光泛彩”,寶玉以為“此處蕉、棠兩植”,不宜偏題。
為什麼說偏呢?因為“崇光泛彩”用的是蘇轼《海棠》詩:“東風渺渺泛崇光(增長着的春光)”,隻說了海棠,漏了芭蕉,所以用“紅”“綠”兼顧。
[鑒賞]
這些題園景的額對,内容上都是風月閑吟,但題額對的情節在小說中卻是不可缺少的。
小說中主要人物的種種活動都在大觀園的背景上展開,作者通過賈政、清客和寶玉巡看新告竣的大觀園,拟題匾對,一開始就把園的規模、方位、建築布局、山水特色等等作了全面的介紹和重點的描繪。
如果沒有這一情節,我們很難設想用其它什麼方法能使結構繁複、景物衆多的大觀園很快地就在我們讀者心目中留下如此清晰、深刻的印象。
這樣的安排,正是作者高出于一般的才能平庸的小說家的地方。
大觀園中的幾處房子,後來都分給寶玉和他的姐妹們居住,作者預先描繪這些各具不同特點的景色,以便用它作背景來烘托以後房主人的典型性格。
如潇湘館用竹來烘托黛玉的性格,與她“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特點很相稱。
她容易傷感悲愁,所以又把竹子與潇湘的傳說典故連在一起。
稻香村的環境不但與守節寡欲的李纨性格協調,就連楹聯用“浣葛”等事,也與她家教素重封建婦德、認為女子“以紡績井臼為要”、自己也“惟知待親養子”等情況相稱。
蘅蕪苑花木全無,幽冷軟媚,怡紅院蕉棠兩植,紅香綠玉,也都有意無意與房主人有關。
此外,作者還讓題對額變成兩類人在文才詩思方面的一次實地考核:一方面是被人稱為“自幼酷喜讀書”,當時在朝廷做官的賈政,以及他門下的一批附庸風雅的清客;一方面則是所謂“愚頑怕讀文章”的封建逆子賈寶玉。
考核的結果,誰優誰劣,誰智誰愚,誰被弄得窘态百出,這我們已從小說中看到了。
在這裡,作者對賈政及其門下清客相公們作了淋漓盡緻的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