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觀園題詠(第十八回)

首頁
     2.堪宜——正适合。

     3.青欲滴——形容竹子色鮮。

     4.個個——竹葉像許多“個”字,葉綠蔭濃則生涼。

    與明代劉基《種棘》詩“風條曲抽‘乙’,雨葉細垂‘個’”用法相同。

    《史記.貨殖列傳》:“木千章,竹竿萬個”的“個”,則作株解。

     5.“迸砌”二句——倒裝句法,即“妨階水迸砌,礙鼎香穿簾”。

    意謂竹林擋住繞階的泉水迸濺到階台上來,又使房中鼎爐上所焚的熏香氣味不會穿過簾子散去。

    前一句即十七回所寫“後院牆下忽開一隙,得泉一派,開溝尺許,灌入牆内,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

    後一句亦借陸遊“重簾不卷留香久”詩意寫竹。

    砌,階台的邊沿。

    妨,或作“防”,二字本通義,與“礙”互文。

     6.“莫搖”二句——意謂在此翠竹遮蔭之下,正好舒适晝睡,希望竹子别因為有點風吹便動搖起來,使散亂的影子幌動于跟前,徒擾我好夢。

    潇湘館後為黛玉所居,兩句似有寓意。

     蘅芷清芬(賈寶玉) 蘅蕪滿靜苑,蘿薜助芬芳。

     軟襯三春早,柔拖一縷香。

     輕煙迷曲徑,冷翠滴回廊。

     誰謂池塘曲,謝家幽夢長。

     [注釋] 1.蘅蕪——香草。

    蘿薜——藤蘿,薜荔。

    十七回:“這衆草中也有藤蘿、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蕪。

    ”苑,園林。

     2.軟襯、柔拖——蘅蕪院的異草香花以牽藤引蔓為多,所以用“軟”、“柔”。

    寫色用“襯”,寫香用“拖”。

     3.輕煙——喻藤蔓延生萦繞的樣子,如女蘿亦稱煙蘿。

    冷翠,指花草上的露水。

    迷曲徑、滴回廊——因為這些植物“或垂山嶺,或穿石腳,甚至垂檐繞柱、萦砌盤階”,所以這樣寫。

    高鹗或者别的什麼人大概未注意“垂檐繞柱”等描寫,以為“滴回廊”不合情理,改成“濕衣裳”,雖有王維《山中》詩“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可作依據,但這裡究竟不是在寫山行,且“衣”和“曲”也對不起來。

     4.“誰謂”二句——誰說隻有寫過“池塘生春草”名句的謝靈運才有觸發詩興的好夢呢!用南朝詩人謝靈運夢見其族弟謝惠連而得到佳句的典故。

    《詩品》引《謝氏家錄》:“康樂(謝靈運曾襲封康樂公)每對惠連,辄得佳語,後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

    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

    故嘗雲:‘此語有神助,非吾語也。

    ’” 怡紅快綠(賈寶玉) 深庭長日靜,兩兩出婵娟。

     綠蠟春猶卷,紅妝夜未眠。

     憑欄垂绛袖,倚石護青煙。

     對立東風裡,主人應解憐。

     [注釋] 1.兩兩——指芭蕉與海棠。

    上一回寶玉說:“此處蕉棠兩植,其意暗蓄‘紅’‘綠’二字在内。

    若隻說蕉,則棠無着落;若隻說棠,蕉亦無着落。

    固有蕉無棠不可,有棠無蕉更不可。

    ”所以,這一律四聯,雙起雙收,中間“暗蓄‘紅’‘綠’”。

    婵娟,美好的樣子,指蕉、棠。

     2.“綠蠟”句——春天裡芭蕉葉還卷而未展。

    綠蠟,翠燭,此喻還卷着葉的芭蕉。

    小說中說寶玉草稿上先寫的是“綠玉”,寶钗看了說,貴人不喜歡這個詞,教他改了;還說“唐朝韓翊詠芭蕉詩頭一句‘冷燭無煙綠蠟幹’都忘了麼?”“韓翊”是筆誤或抄訛的,這句詩是錢珝的,詩題是《未展芭蕉》,見于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全唐詩》卷二十六存其詩一卷。

    全詩是:“冷燭無煙綠蠟幹,芳心猶卷怯春寒。

    一緘書劄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

    ”句句設喻。

    可見,這句中“春猶卷”三字亦本此,與“綠蠟”二字原是一起構思的。

    小說穿插對話,指明出處,為了讓人知道“春猶卷”就是“芳心猶怯寒”的意思。

    這樣,與下一句“紅妝夜未眠”就不是單純寫景,實在都是借花木以寫人,暗示後來怡紅院中的生活。

     3.“紅妝”句——海棠在夜裡并未睡着。

    紅妝,女子,喻花。

    蘇轼《海棠》詩:“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 4.“憑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