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燈謎中除了賈環一首外,都是賈母帶頭叫衆姊妹所制的,大都隐括着她們後來各自的遭遇。
但是,原稿是殘缺的,隻到惜春的謎為止(庚辰本)。
這一回沒有補成曹雪芹就病逝了。
現在所見的最後兩首是後人續補的。
其一(賈環)
大哥有角隻八個,二哥有角隻兩根。
大哥隻在床上坐,二哥愛在房上蹲。
——枕頭、獸頭
[注釋]
元春做了燈謎叫大家猜,命大家也做了送去。
賈環沒有猜到元春的謎,自己所作的一個也被太監帶回,說是“三爺所作這個不通,娘娘也沒猜,叫我帶回問三爺是什麼。
”衆人看了他的謎,大發一笑。
1.有角隻八個——古人枕頭兩端是方形的,所以共有八個角。
2.獸頭——指塑在屋檐角上的兩角怪獸。
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而為九種怪獸,“二曰螭(音癡)吻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
”見清代翟颢《通俗編》。
[鑒賞]
把枕頭、獸頭拉在一起,稱作“大哥”、“二哥”,有八個角還用“隻”字,獸既然真長着兩角而蹲在房屋上,做謎語就不應該直說。
凡此種種,都說明“不通”。
賈環的形象常作為寶玉的襯托,又成為作者有所偏愛的探春的對照,這些都代表作者的思想傾向。
從這首燈謎,可以看出作者出色的摹拟本領和诙諧風趣的文筆。
其二(賈母)
猴子身輕站樹梢。
——荔枝
[注釋]
1.站樹梢——與“立枝”同義。
“立”與“荔”諧音,所以謎底是荔枝。
[鑒賞]
賈母燈謎的寓意在于暗示将來所謂“樹倒猢狲散”。
這句在秦氏托夢、預言賈府後事時鄭重提到過的俗語,作者并非随便拈來,而是以生活真實作為基礎的。
這對稍知曹氏家世的人來說已不是什麼秘密,因為它曾是曹雪芹祖輩的一句口頭禅,在親友中幾乎無人不知。
如施瑮就有“廿年樹倒西堂(曹寅的齋室)閉”的詩句,注雲:“曹楝亭公(寅)時拈佛語,對坐客雲:‘樹倒猢狲散’。
今憶斯言,車輪腹轉。
”(《隋村先生遺集》卷六《病中雜賦》)這當然隻能證明小說取材于生活,而不能把小說看作家傳。
在小說裡用第一個謎(前面賈環的謎與此無關)來暗示這句俗語,正為了先點出整個賈府的命運。
按我們理解,大樹,實際上就是靠朝廷庇護着的這個複雜的古式大家庭在政治上所取得的特權和地位。
而在賈府上下層層宗法等級關系中,“老祖宗”賈母是處于最高地位的太上家長,如果用這句俗語來比喻,她恰似一隻站在樹梢頭的老猢狲。
其三(賈政)
身自端方,體自堅硬。
雖不能言,有言必應。
——硯台
[注釋]
1.必——諧音“筆”。
[鑒賞]
這個謎語十分切合賈政這一形象的思想性格特征。
所謂“端方”,與第二回冷子興說他“為人端方正直”相合,這就同說他“訓子有方”一樣,都不能實看,其實,也就是道貌岸然,滿口仁義,假裝一本正經。
所謂“堅硬”,就是頭腦冬烘、頑固不化,好比花崗岩。
雖說他“酷喜讀書”,信奉“詩雲子曰”,卻口“不能言”,賦詩題對一開口就遭到寶玉的批駁。
但如果“聖上”“有言”,那他當然“必應”無疑。
這我們在十八回中已經看到了:隻要“賈妃看畢,喜之不盡”的詩,“賈政等看了,都稱頌不已”。
其四(賈元春)
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
一聲震得人心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爆竹
[注釋]
1.“能使”句——迷信傳說爆竹能驅鬼辟邪,所以說妖魔喪膽。
梁宗凜《荊楚歲時記》:“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
”
2.身如束帛——形容爆竹象一束卷起來的絹帛。
又合形容女子身材的話。
如戰國辭賦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和漢末詩人曹植的《洛神賦》中皆有“腰如束素”語,而“束素”也可說“束帛”。
氣,聲氣,氣勢。
也是物與人兩指的。
3.回首——既是回頭間、轉眼間之意,又隐死亡,因“回首”是佛教稱俗人死亡的婉詞(用吳世昌先生說)。
書中有此用法,如五十四回:“襲人道:‘正是我也想不到能夠看着父母回首,……”脂評中也用“回首時無怪乎其慘痛之态”(庚辰本第十六回)來形容王熙鳳死時的情景。
[鑒賞]
一響而散的爆竹恰好是賈元春富貴榮華瞬息即逝的命運的寫照,這已毋需多說。
《紅樓夢曲》中元春曾以自己的死為鑒,勸父親趕快從官場中“退步抽身”,脫免即将臨頭的大禍。
可見,她的早死實在與她所依仗的勢力在皇室權貴内部各派的勾心鬥角中失勢沒落有關,而并非像續書中所說的因“聖眷隆重,身體發福”,“偶沾風寒”遂成不起的。
這樣,在她入宮為妃、顯赫飛騰之時,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