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牙牌令是賈母兩宴大觀園席上行的酒令。
牙牌,又稱骨牌、牌九,舊時遊戲用具,亦作賭具。
共三十二張,刻有等于兩粒骰子的點色,即上下的點數都是少則一,多至六。
一、四點色紅,二、三、五、六點色綠。
三張牌點色成套的就成“一副兒”,有一定的名稱。
行令時,宣令者說一張,受令者答一句,說完三張,“合成這一副兒的名字,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話,比上一句,都要押韻。
”小說裡令中一、三、五、七單句都是宣令者鴛鴦所說。
其一(賈母)
左邊是張“天”。
——頭上有青天。
當中是個五合六。
——六橋梅花香徹骨。
剩了一張六合幺。
——一輪紅日出雲霄。
湊成卻是個“蓬頭鬼”。
——這鬼抱住鐘馗腿。
[注釋]
1.“天”——上下都是六點的牌叫天牌。
2.頭上有青天——俗話,有所謂“做人要憑良心”的意思。
3.六橋——在杭州西湖蘇堤上,北宋時初建,即跨虹、東浦、壓堤、望山、鎖瀾、映波六座橋。
堤上多植梅花。
這裡以“六橋”比六點,以“梅花”比五點。
徹骨——形容極香,又與牌的點色刻于骨上相切合。
4.幺——“一”的另一個說法。
5.一輪紅日出雲霄——上面的一點色紅,以比“一輪紅日”;下面的六點色綠,以比青雲。
6.“蓬頭鬼”——成套點色的名稱,三張牌是六六、五六、幺六,五與幺加起來也是六,成“一副兒”,叫“蓬頭鬼”。
7.鐘馗——相傳是唐代人,曾應武舉未中,死後托夢給唐玄宗,立誓要“除天下之妖孽”,玄宗醒後命畫工吳道子畫成圖像,告示天下,命歲暮時家家畫其像“以祛邪魅”。
見宋代沈括《夢溪筆談》。
後來,民間遂有鐘馗能收伏鬼的傳說。
這裡說鐘馗反被鬼抱住了大腿,所以引得大家發笑。
《孤本元明雜劇》中有《慶豐年五鬼鬧鐘馗》一劇,其中有五鬼一齊擁上扯衣抱腿與鐘馗扭打的情節。
其二(薛姨媽)
左邊是個“大長五”。
——梅花朵朵風前舞。
右邊是個“大五長”。
——十月梅花嶺上香。
當中“二五”是雜七。
——織女牛郎會七夕。
湊成“二郎遊五嶽”。
——世人不及神仙樂。
[注釋]
1.“大長五”——上下都是五點的牌。
也可倒過來說成“大五長”。
2.梅花朵朵風前舞——“大長五”牌名“梅花”,以“五”像花。
因“五”上下有兩個,所以說“朵朵”。
詩詞中常以梅花随風飛舞喻雪,暗諧“薛”氏。
3.十月梅花嶺上香——二“五”共十點,所以說“十月”。
嶺上,指瘐嶺,多植梅花。
唐詩中多寫折嶺頭梅寄遠贈别。
4.織女牛郎會七夕——古代神話傳說有牛郎織女的故事,并謂牽牛星的神即牛郎。
牽牛星與織女星隔銀河相對。
傳說織女嫁了牛郎,每年隻能七夕(七月七日晚上)相會一次,由烏鵲飛來銀河上搭成橋,讓織女渡河。
後遂以牛郎織女說夫妻不得相會。
“七夕”比“雜七”。
5.“二郎遊五嶽”——成套點色名稱,三張牌是五五、二五、五五。
凡有五個點色同的就成“一副兒”,現在是一個“二”(以“二郎”比)、五個“五”(以“五嶽”比)成套。
二郎,神話傳說中人物,即灌口二郎神,說法很多,俗傳據《封神演義》為楊戬。
五嶽,五大名山,即中嶽嵩山、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
其三(史湘雲)左邊“長幺”兩點明。
——雙懸日月照乾坤。
右邊“長幺”兩點明。
——閑花落地聽無聲。
中間還得“幺四”來。
——日邊紅杏倚雲栽。
湊成一個“櫻桃九熟”。
——禦園卻被鳥銜出。
[注釋]1.“長”——上下都是一點的牌。
2.雙懸日月照乾坤——兩點都是紅的,所以用日月并照為喻。
乾坤,天地,用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原句:“少帝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