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普通知識領域裡的人物,但曹雪芹和《紅樓夢》卻還沒有進入到英國的所有大學生的普通知識結構裡。
莎士比亞當然好,我們應該引進、借鑒,但是文化首先要考慮它的載體,中國文化的載體是漢字,《紅樓夢》用漢字寫出了那麼偉大的篇章,它所形成的一門“紅學”當然值得我們使用漢字的人仔細研究,并且使曹雪芹和《紅樓夢》成為整個人類的共享文明的組成部分,進入到全世界所有小學生以上的普通知識結構裡面。
【愛在天地蒼茫時】:劉心武老師轉而研究“紅學”,是不是因為生活中值得寫的東西太少?
劉心武:恰恰相反,我現在還寫有一定數量的小說、大量的随筆以及建築評論文章。
生活中值得我寫的很多,我所苦惱的是這些湧到心頭的素材如何用漢字表達出來。
于是,我從多方面汲取營養,而“紅學”研究使我從曹雪芹和《紅樓夢》中汲取到許多寶貴的營養。
【山外】:請問劉大作家,您認為曹雪芹寫這本書的主要初衷是什麼?
劉心武:這個問題太重要了。
也是“紅學”界争論不休的最大話題。
我個人認為曹雪芹家族經曆了康、雍、乾三朝的政治動蕩,他個人也經曆了從富裕公子到貧困無食的人生曆程,因此,《紅樓夢》一書絕不能簡單地概括為所謂的反封建、争取戀愛和婚姻自由或者是寫奴隸反抗,盡管這些元素在書裡都有,但曹雪芹他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超越了政治,超越了家族苦難,也超越了個人得失,進入到了一種最了不起的對人的生存、對人性進行深入思考的境界。
我認為他在第二回中借賈雨村之口所說的“正邪兩賦相激相蕩論”,透露出了他的初衷,他就是要為那些被正方和邪方都忽視的個體生命樹碑立傳,從中表達出對個體生命有權力過一種詩意生活的無限肯定。
【覽真】: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這是《紅樓夢》中的兩句話,《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劉老師,請問賈寶玉有什麼抱負,或者說雪芹先生在此書中是否表達了懷才不遇的情感,但是在《紅樓夢》中為何我們又見不到寶玉對社會更多的關注?
劉心武:我認為曹雪芹在此書中不是想表達什麼懷才不遇的情感。
賈寶玉與那個社會格格不入,曹雪芹說“石頭”無材可去補蒼天,其實就是說并不想去補蒼天。
賈寶玉他所關注的是青春短暫的花朵般的女性的無可奈何的命運。
對于作家來說有時候對社會關注的方式可以是曲折的、超越性的。
【黑趵】:嘉賓,你覺得襲人如果活到現在,在仕途和“錢圖”上成果如何?她太厲害了,不僅争取到了二兩銀子的月利,還趕走了潛在的對手和知情者,她的才幹和毒辣比較符合現在的形勢,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