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沒有人說出來的,我第一個提出來。
我告訴周汝昌先生以後他很高興。
他跟我有很多通信讨論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在康熙朝曾設過太子,這個太子就是康熙的第二個兒子胤礽。
康熙這個人生殖力特别強,因為他到很老的時候還有生殖能力,他生下來的子女大概有好幾十個。
光是後來他排齒序,就是按出生年月往後排,男的就有二十個之多,有的他還沒來得及排進去。
最後他生的孩子和老大之間差很大歲數,說老實話,最後一個按歲數恨不得都能當老大的孫子。
因為當時那種社會十五六歲就能成親、生育。
他孩子多,生殖能力強,他還愛孩子。
康熙特别愛自己的孩子,每一個他都喜歡。
他當時登基不久就覺得要鞏固清朝的天下,就決定立太子。
老大雖然按齒序排第一,但是他母親是一個出身很下賤的女人。
因為皇帝有時候随便和他身邊的婦女發生關系,有時候地位很低賤的,他也去發生關系,生個孩子,而且發生完關系他也就再不喜歡那個婦女了,也不提升那個婦女的地位,所以大阿哥地位始終就不高。
老二是皇後所生,是正配皇後所生,就是胤礽,他特别喜歡胤礽,所以在胤礽一歲多不到兩歲的時候就把他立為太子。
是由胤礽的奶母抱着他進行了一場很隆重的典禮,是這樣立的。
這個太子有很多故事,我現在不細說,我現在就告訴你,由于康熙從小培養他,一方面要精通滿文,一方面要精通漢文,請很多名師大儒,讓他學“四書”“五經”,讓他學漢族的經典,同時讓他學詩詞歌賦,讓他對對子。
太子留下一副對聯很有名,在康熙朝一位大儒王士祯所留下的《居易錄》這本書裡就有記載。
這副對子是這樣的“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為晚霞”,請注意他的平仄,請注意這副對聯的最後一個字,上聯最後是“月”字,下聯最後是“霞”字。
林黛玉在榮國府正堂所看見的對聯,上聯最後是“月”字,下聯最後是“霞”字。
這不是偶然的,這個對聯的事件原型就是胤礽的這副對聯。
很明顯,這是我們非常值得注意的。
而且曹雪芹在寫時,生怕讀者看不明白,下筆很謹慎。
“榮禧堂”是“赤金九龍青地大匾”,這對聯是木的,是銀的,矮一等,就是說,那個是皇帝的,這個是太子的。
而且還有落款,落款是“同鄉世教弟勳襲東安郡王穆莳拜手書”。
據周汝昌先生進一步研究,他告訴我,所謂“同鄉”就是因為曹家最早的祖先就是在東北地區,關外,在腰堡屯那個地方,被清軍俘虜,被編進八旗裡,成為包衣奴隸。
因此他和清朝早期統治者打天下,應該說是有難同當,後來打進關内是有福同享。
而且如果康熙和曹寅是一輩,太子和曹颙、曹是一輩。
如果曹是小說中賈政的原型的話,林黛玉所看到的對聯就更對茬了,所以他成為“世教弟”。
那這個“勳襲東安郡王”呢?我們知道自古以來太子住東宮,東宮成為太子代稱。
有人就要較真了,他說秦可卿出喪的時候不是有東南西北四個郡王來麼?好像有一個東平郡王,有北靜王,北靜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有西甯王還有一個叫南安,有四個郡王。
現在怎麼突然出來一個東安郡王呢?他故意要這麼寫,不是東平郡王,他比郡王高一級,暗示是這個太子。
怎麼叫“穆莳拜手書”呢?“穆莳拜手書”是一個客氣話。
大家知道,“穆”是說,太子幾立幾廢,最後被封為理親王,谥号是“密”,密和穆在古代是一個字,在《荀子》裡有這個例子;“莳”是移植栽種的意思,這就牽扯到太子的立廢,太子是兩立兩廢,太子的命運非常悲慘,非常奇特,是兩立兩廢。
說起來就話長了。
我有一篇很長的文章叫《帳殿夜警》,那完全是小說一樣的故事,但他完全是曆史事實。
因為康熙的孩子太多了,他雖然都愛這些孩子,但這些孩子未必都那麼愛他。
很多孩子所愛的是他屁股底下那張龍椅,愛的是這個位置。
所以他很小就把二阿哥胤礽立為太子,很多人都有些不服。
最後有一年就是康熙四十七年,那時候太子已經35歲了,當了很多年太子了,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個事情概括起來可以叫“帳殿夜警”。
什麼叫“帳殿”,就是清朝早期皇帝,都是文武雙全,因為他靠軍事、靠騎射打天下,所以他們每年都要去打獵行圍,以顯示他的武功。
在打獵行圍的時候,就不住在磚瓦的房子裡,住在營帳裡,這營帳皇上一住就叫作殿了,叫“帳殿”。
在這一年,康熙就覺得特别不高興,他所不高興的是十八阿哥得了重病,他很喜歡十八阿哥。
十八阿哥當時還是個少年。
這個病從現在的醫學角度來看,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可能是腮腺炎,可在那個時代,皇帝的兒子也沒法治。
康熙就摟着十八阿哥,簡直是痛不欲生。
這時太子就來給他請安,他發現太子好像很無所謂,給了他很大的刺激,他很不高興。
然後在一個晚上,他覺得在他的帳殿,有人撕裂帳篷往裡看。
這個撕裂不是拿刀子割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