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5)

首頁
    有的人對雍正查抄曹家這件事印象特别深,總覺得曹雪芹這個藝術構思應該是寫雍正朝,抄了他家後他家族就破落了,但現在對不上茬。

    實際上人們忘了考據在乾隆朝發生的事。

    雍正四十五歲才當皇帝,當的時間非常短,當了十三四年就暴卒,突然死亡,到目前為止,死亡原因是曆史學家也說不清楚的。

    他死後就把皇位傳給了乾隆。

    乾隆很聰明,他一上台之後實行了一個政策叫親親睦族。

    在雍正朝,人們為了争奪皇位仍然在厮殺。

    康熙在位時,十四阿哥很明顯得到康熙重用,康熙死後他正在伊犁,他是鎮遠大将軍,是得了軍政要職的一個人物。

    另外還有兩個人物也很厲害,一個是八阿哥,一個是九阿哥,這兩個人是奪權老手,在太子時期兩個人就蠢蠢欲動,在太子被廢之後這兩個人也是當仁不讓要争奪皇位,跟雍正也較勁,雍正當上皇帝後還跟雍正較勁,雍正也就對他們兩個狠下毒手,把兩人害死。

    乾隆目睹了他的父親、他的祖父兩朝的權力鬥争,就覺得要穩定政治局面,先要從皇族内部撫平傷口,就實行了親親睦族的政策。

    就是對過去的事情既往不咎,所有活着的這些皇族的人我都予以善待,同時和皇族奪權有關聯的官員,我一律予以赦免,能赦免就赦免。

    當時曹戴罪的原因就是任上虧空,這是最大的一個罪名。

    乾隆就下了聖旨,所有這樣的内務府官員的虧空就一風吹全都赦免了。

    所以曹曹後來就免罪了。

    曹家後來有了一個回黃轉綠的過程,産生了一個小康局面。

    這段史實很多人忽略,千萬不要忽略,這是很重要的。

    而且特别巧,曹寅和康熙是發小,乾隆也有一個發小,叫福彭平郡王。

    雍正吸取了父親的教訓,一立太子,其他人就要争奪王位,所以不立太子。

    雍正看好乾隆,但是不立太子。

    那時候,乾隆也有陪讀,乾隆也愛作詩,乾隆從小就愛作詩,他是中國留下詩歌最多的一個詩人,可以争奪吉尼斯詩歌數量冠軍。

    他青年時候作詩就請他朋友給他作序,誰給他作的序呀?福彭。

    這可是給他詩集作序的,關系能一般麼?所以他一當政福彭就得到重用,福彭又是什麼人呢?福彭的母親是曹寅的女兒。

    是曹雪芹的姑媽,福彭按血緣關系是曹雪芹的表哥。

    還有這層關系呢,怎麼能忘了呢?隻記得雍正朝他家倒黴,在乾隆朝,他們有這麼重要的親戚,他家還有過小康呢。

    所以脂硯齋提醒你,元妃省親也好,賈家的榮華富貴也好,都是寫末世,不是寫曹寅時期織造府時期的生活,是寫的末世生活。

    賈母一再說,我們這種中等人家。

    就是說恢複到一個小康局面,一個過得去的局面。

    但對曹雪芹來說,曹雪芹年齡不會很大。

    有人說如果雍正初期就被抄家,曹雪芹剛出生不久,他不會有一個繁華生活的記憶,他怎麼寫出這種繁華場面呢?他有這種生活資源,他所體驗的是乾隆初年的景象,他體會的不是他祖父和父親所經曆的繁華生活,沒趕上。

    他趕上的是在乾隆初年的,有福彭這樣的人的蔭蔽下所獲得的新的溫柔富貴的生活。

    當然他有誇張,因為他寫的不是家史是小說,他要進行藝術升華,他誇張了,他渲染了,這一點請大家千萬注意。

     現在你看《紅樓夢》就明白了,第一回到第十六回時序是混亂的,但從第十七八回到五十三回,按時間順序排列,非常清楚。

    而且他寫的那一年就可斷定為乾隆元年,也就是他家第一個春天的生活場景。

    最重要的例證就是第二十七回,他寫到了四月二十六這一天是芒種節,大觀園的女兒們把那一天當作餞花節,來向春天告别。

    你可以查萬年曆,就這麼巧,其實不是巧。

    因為他的生活資源,生活回憶,他寫《紅樓夢》繁華生活這一段的主要依據就是乾隆元年,就是初春,就是這個春天。

    “三春争及初春景”,元春冊頁詩裡的一句,和“三春去後諸芳盡”是一個意思。

    曹雪芹用了這麼多筆墨,從十八回到五十三回,憋足了勁來寫這一年。

     然後有一段是寫乾隆二年的生活。

    賈家就開始出現很多不祥的征兆。

    然後,到八十回快結束的時候就寫到了乾隆三年的情況。

    那麼“三春去後”,在乾隆四年發生了什麼事?發生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