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6)

首頁
    在第十三回,已經寫出了秦可卿的情況,秦可卿得的是什麼病?她得的是政治病。

    張友士是不是太醫?張友士是太醫。

    誰的太醫?是弘皙的太醫。

    弘皙在奪權之前,在乾隆三春後的第四春,還沒登基,就自己公然設立了内務府七司。

    這是乾隆說的,乾隆都快氣死了,乾隆說,他自立内務府七司,七司就包括太醫院。

    他就是從那潛入京城和家族成員秦可卿取得秘密聯系的,所以他說了黑話。

    他說,總是過了春分,就可以看到結果。

    就是三春過後可以看到結果。

    沒想到“三春去後諸芳盡”,沒想到“三春争及初春景”,萬沒想到,三春過後到了四春就不行了。

    弘皙确實是膽大妄為。

     曹雪芹寫後,脂硯齋覺得害怕。

    他為什麼要寫點政治呢?因為他說過,他不幹預時事。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确實不想寫政治小說。

    其實他不是寫政治小說。

    我說了這麼多政治因素,隻是想表明他内心創作的痛苦。

    他必須超越家族在政治事件中這種慘痛的遭遇和經曆,去寫那些青春美麗的女性被毀滅的過程。

    但是他又不能擺脫那個陰影,他也沒有理由擺脫那個陰影。

    他很痛苦,所以在《紅樓夢》一開始,他要把這個悲劇的結局預告出來,這些女性是怎麼被毀滅的。

    她們是被時代毀滅的,是被家族的大的命運結構給毀滅的,是被時代殘酷的政治社會因素所毀滅的,并不是她們自己毀滅自己。

    這是他整體構思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因此,我現在概括一下,從秦可卿解讀《紅樓夢》的結論: 首先,我進行原型研究後,我得出:秦可卿的原型是廢太子胤礽以保密方式寄養在曹家的一個女兒。

    曹雪芹十三回寫完後,脂硯齋說,你得删,他删去四五葉後,故意打了一個補丁,才在第八回末尾貼上一個補丁,故意讓你看着混亂。

    這是他很痛苦的一個行動。

     秦可卿和元春是牽動賈府命運的兩條主線。

    元春的原型是曹雪芹的一個姐姐,她比秦可卿要大五六歲。

    關于元春有很多謎,首先是第五回冊頁裡,那首寫元春的詩不可解,後來那首曲就更不可解了。

    關于元春的詩是這樣的:“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二十年來辨是非”,她辨誰的是非,有人說,她進宮二十年了,她敢辨皇帝的是非麼?她作死那?皇帝一舉一動都是“是”,沒有“非”,你辨哪門子是非呀?争寵還來不及呢,所以這說不通。

    那“二十年來辨是非”,她辨誰的是非?她的原型,小時候,就知道家裡來了一個人,就是秦可卿的原型,她覺得很奇怪,她已經懂事了。

    她後來進宮了,她用二十年的時間來研究這個人是誰。

    在有一種古抄本裡面,“二十年來辨是非”的“非”字,寫的就是“誰”,“二十年來辨是誰”。

    有人後來覺得抄錯了,應該是“是非”,不是“是誰”,所以給改了。

    “二十年來辨是誰”,最後,元春向皇上告了密,這個皇帝是有影射的。

    《紅樓夢》裡的皇帝是把康、雍、乾濃縮在一起寫,所以他有太上皇的。

    從曹雪芹生活到死之前,清朝是沒有太上皇的。

    是乾隆後來把他的皇位讓給了嘉慶,他當了太上皇,才有了太上皇,那時曹雪芹已經死了很多年了。

    但是他小說裡有太上皇,他就是為了把三朝的皇帝壓縮在一起寫。

    這就說明他從生活到藝術。

    “二十年來辨是誰”就是說,這個原型向乾隆說明了“我覺得我不該隐瞞。

    我家私藏了一個胤礽的血肉”。

    因為她的告密,又因為乾隆以為弘皙的問題已經解決了,皇帝予以赦免。

    所以,當來通知賈家接聖旨的時候,賈母等人惶惶不可終日,吓壞了。

    大家還記得那一回吧。

    她害怕什麼呀?心理有什麼鬼呀?沒想到最後是一個大喜劇。

    皇帝不但赦免了他,最後在第十三回還寫到,宮内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