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紅樓夢》研究中的一大問題

首頁
    一個情節場面就是暮春三月,獨看《西廂記》至“落紅成陣”句,适然風吹花落,也真個成陣,因不忍踐踏滿身滿地的落紅,而将花片收集往沁芳溪中投撒,讓萬點殘紅随那溶溶漾漾的溪水,流逝而去。

    ——這才是“沁芳”的正義。

     (三)雖然黛玉說是流到園外仍舊不潔,不如另立花塚,但雪芹仍讓她在梨香院牆外細聆那“花落水流紅”的動心搖魄的曲文,并且聯想起“流水落花春去也”等前人詞句,不禁心痛神馳,站立不住——試問:他寫這些,所為何來?很多人都隻是着眼于寫黛玉一人的心境,而體會不到在雪芹的妙筆下,所有這些都是為了給“沁芳”二字作出活生生的注腳。

     沁芳,字面别緻新奇,實則就是“花落水流紅”的另一措語。

    但更簡淨,更含蓄。

    流水飄去了落紅,就是一個總象征,諸豔聚會于大觀園,最後則正如缤紛的落英,殘紅狼藉。

    群芳的殒落,都是被溪流“沁”漬而随之以逝的! 這就是讀《紅樓夢》的一把總鑰匙,雪芹的“香豔”的字面的背後,總是隐掩着他的最巨大的悲哀,最深刻的思想。

     沁芳,花落水流紅,流水落花春去也,是大觀園的真正眼目,亦即《石頭記》全書的新雅而悲痛的主旋律。

    這個奧秘其實早在乾隆晚期已被新睿親王淳穎窺破了,他詩寫道: 滿紙喁喁語未休,英雄血淚幾難收。

     癡情盡處灰能化,幻境傳來石也愁。

     隻道春歸人易老,豈知花落水仍流。

     …… 雪芹的書,單為這個巨麗祟偉的悲劇主題,花費了“十年辛苦”,在知情者看來,字字皆是血淚。

    他的“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總圖卷,又于卷末用了一張“情榜”的形式,從《水浒傳》得來了一個最奇特的啟迪:記下了“九品十二钗”的名次——正、副、再副、三副、四副……以至八副,總共是一百零八位脂粉英豪,與《水浒傳》的一百零八位綠林好漢遙遙對峙、對稱、對比! 四、十分現實,本是人間 大觀園乃是“群豔歸源”之地,脂硯又說明:《葬花吟》乃是“諸豔之一偈也”。

    它的小說含義是“教訓”石頭,使它明白切慕人世間富貴繁華榮耀溫柔的錯誤估量(由此引出了以“色空觀念”的俗淺之思來解釋芹書的陳迹舊話),而它實際上那是雪芹的重人、愛人、為人、唯人的思想之靈光智焰,他痛惜天地生材毓秀而不得其地、不得其時——不得其用。

    他為這些人英灑淚嘔血,寫成《石頭》之記,以代恸哭,——這就是看上去區區兩字“沁芳”的全部涵量。

     這個主題意義,雖經雪芹用各種巧妙藝術手法為世人提破點醒,可惜後世悟者為數不多。

    正解既湮,枝義自夥。

    近些年來,餘氏又把大觀園的出現說成是一種“理想世界”,并且執行單文弱義而大言“紅學革命”。

    隻因此說文詞聳聽,一時頗曾引動耳目,播散影響。

    時至今日,不覺也是十幾年光景了,深愧不知這一“革命運動”已達何等階段?依愚見而言,一是此說的立論根據的問題,二是以西方“烏托邦”觀念來套解大觀園的文化認知問題,這兩者都禁不住推敲[注],而尤其禁不住以雪芹原書來勘驗是非。

    “革命派”已經給“考證”從“學術史”上判定了“山窮水盡”“眼前無路”,所以,我上文的以芹言證芹意,恐怕還會被譏為“窮而不思變’的吧?但把大觀園、太虛幻境、烏托邦三個不同質的東西當成是一個概念,斷言雪芹作書是為了追求一種所謂的“理想世界”,那我隻好還是請雪芹“出席作證”: (一)一次賈芸要入園來求見寶玉,寶玉派奶娘李嬤嬤領他進來。

    紅玉乘機探詢李奶娘時,李便答雲:“……偏偏又看上了什麼雲哥兒雨哥兒!……讓上房知道了,可又是不好!”由此可證,園中來一生人,上房(賈政王夫人處)也是在查訪監視之列的。

     (二)花兒匠将進園栽樹,前一日即傳知全園,丫嬛們不許混跑,不許混晾(鞋腳内衣)——這在舊時都是不許外人男子入目的。

     (三)晴雯病了,圖省麻煩,瞞着管家的正主,私自請個醫生看看,還得也向大嫂子李纨打了通關,但也早已傳命衆女子回避,結果胡太醫白出入了一番,連一個女子也未看見!“胡大夫以為是為小姐瞧了病,婆子笑說:‘你真是個新來的太醫。

    小姐的繡房,你那麼容易就進去了!?’” (四)平素各房丫嬛們都是以做針線活兒為必然日課的(全書例證具在),一次李纨處碧月清早來到怡紅院,見芳官等在炕上玩鬧,熱鬧非常,因說:我們奶奶不頑笑,所以連兩位姨小姐(紋、绮)和琴姑娘也給“賓”住了。

    可知丫嬛們更無從玩起,所以冷清得很。

    這充分說明,怡紅院之外,連頑笑也是不常見的。

    ——其實就連怡紅院裡,也并非真的“自由”。

    一次大丫環們夜間說笑遲了,外間的老媽媽就“警告”了:姑娘們睡罷,明日再說吧! (五)一次柳五兒(不過是一個小姑娘),想私自入園找芳官,不料正巧被查園的人碰見,诘問盤查,軟禁起來。

    五兒連委屈帶生氣,以緻病倒。

    女孩兒尚且不得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