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紅樓夢》研究中的一大問題

首頁
    (“戚序本”回後詩),“再省一回親,隻怕窮精了”(賈珍與烏進孝語)。

    這也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它完全不同于一座空中樓閣,可以憑“吹口氣兒”就“幻化”出來。

     石頭被棄在荒山青埂之境,得僧道二人之助,攜到“太虛幻境”挂了号,方得投胎下凡,生長于榮國府大觀園之中。

    石頭切慕的既是人世繁華,怎麼又會是來到了“理想世界”?如果把大觀園、太虛幻境、理想世界三者作等同觀,這裡有一個論證邏輯的問題,到底是否已探骊珠,得芹本旨?我看最好還是在中國文化的多環節上多作些基本功式的研尋讨索,少引些洋火洋文化的事,庶幾對人對己,都有些實在的好處。

    六、“太虛幻境”是怎麼産生的 雪芹獨創的東西很多,而太虛幻境是其中最特别的一個,在他筆下,此一“幻境”又寓有沉痛的涵義,又富有幽默的筆調。

     據我所知,第一個在著作中指出“太虛幻境”的藝術構想的來源何自的,應推鄧雲鄉的《燕京風土記》(請參閱該書第3-5頁論牌樓)。

    我認為,他的看法是真知灼見。

     所謂“太虛幻境”,其構想引發,來自北京朝陽門外的東嶽廟(天齊廟),此廟建自元代,明清曆次增修,聲勢為京師諸廟之冠,山門外有精美的牌坊,廟内有一層閻王殿,殿的兩廂是陰府“七十二司”,内中各鬼卒塑像十分兇猛可怖(雪芹筆下也提到過),并有機括,可以活動起來,曾活活吓死過香客,無人不曉。

    雪芹的“幻境”布局,全仿此而生,門外有牌坊,門内也有“薄命”“癡情”等諸“司”;其意若曰:都說陰曹地府七十二司管人的生魂死魄,有“生死簿”。

    我則另設“太虛”一“境”,也分諸司,也有簿冊,卻專管女兒的命運,與之對台抗衡,這番意思也由一條脂批透露清楚: 菩薩天尊,皆因僧道而有,以點(醒)俗人,獨不許幻造太虛幻境,以警情者乎?觀者惡其荒唐,餘則喜其新鮮。

    有修廟造塔祈福者,餘今意欲(起)造太虛幻境,以(似)較修七十二司更有功德。

    (“甲戌本”第五回) 這是一個鐵證。

    雪芹本意,亦莊亦諧,時時調侃俗世陋習,大都如此。

    而且本是“女兒清淨之境”,卻又偏偏許寶玉“濁物”來遊;既“秘垂淫訓”,又還替榮甯先靈教導裔孫,立身功名,委心經濟!你看這本身一切,已都是調侃的意味,荒唐的語言,可是卻被人拉來當成了什麼“理想世界”。

    《紅樓夢》本不易讀,但各種揣測之詞加上來攪亂耳目,就使得事情更加麻煩了。

     結語 綜上所述而觀,我不能不對所謂的“兩個世界”之說的可信性感到疑問重重。

    從這個論據前提而倡導的“紅學革命”,也并沒有真的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理解《紅樓夢》。

    拿這種觀點來反對不同流派的紅學研究(曆史視角、文化層次),究竟有多大的實際功能與價值?竊以為是大可商榷的。

     ~~~~~~~~~~~~~~~~~~~~~~~~~~~~~~ [注一]脂批除平實正面注釋說解者外,還有四大類别:沉痛感慨的,調侃戲谑的,隐詞暗點的,故設迷陣的。

    涉及大觀園的,有兩條批,都不屬正面說解類:“大觀園系玉兄與十二钗之太虛玄境,豈可草率。

    ”“仍歸葫蘆一夢之太虛玄境。

    ”有人便上了當,據此認定大觀園即與太虛幻境“等同”,皆屬虛幻之荒唐言。

    殊不知那前一條,隻是一個遊戲式的比喻,否則,既為幻境,如何又不可草率、要畫細圖?就自己講不圓了。

    後一條則同處的另條脂批又已指明:此不過文章過長時的一種截斷手法(寶玉見牌坊,若曾見過,而有所思,遂無心詠題)。

    隻用這樣兩條“煙雲模糊法”“蒙蔽讀者”一類的批浯,便作為認識與立論的根據,其實是很脆弱,經不起什麼檢驗的。

     [注二]中國園林思想,根源于道家的歸返自然,故山林丘壑,福地洞天為上,此不可常得,乃于居宅之間,仿佛其風神,領會其意緻。

    它與西方的烏托邦思想——常常包括政治的、社會的理想空想,并不是一回事,不必強作牽合。

     [注三]寶玉入園後,快活了一時,即忽然不樂起來,“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終日悶悶的,隻在外邊鬼混”。

    試問寶玉既入了“理想世界”,為何又現此形景?如何解釋? [注四]賈政與寶玉的“園林思想”有同有異,賈政也不喜過于人為塗飾。

    寶玉批評稻香村的設計全是人力穿鑿,而違背自然之理,卻惹得賈政大不高興。

    賈政的“理想”是在此園内“月夜讀書”與“歸農之思”。

    探春的“理想”也隻是一邱一壑,“些山滴水”,小中賞大。

    但這皆與烏托邦無涉,唯一的一例可與“烏托邦”拉扯的就是第十七回題對額時有清客拟曰“武陵源”“秦人舊舍”,暗用陶潛的《挑花源記》之典。

    但寶玉批評中已經指出,那是“避亂”的政治語言,也與所謂“理想世界”是不同科的。

     辛未秋七月寫訖于燕市東郊廟紅軒。

    時 病足困坐,倚榻草成,引書不能備檢,然大意具在,不緻懸殊。

    附記。

    壬申新正初五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