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連屋也不進(莫說“吓他們一跳了”),轉身退出。
這兒,便又随文循脈,托出了寶玉永遠是以一片真情去體貼别人,而不管自己——他白回來了一趟,在自己的房中,竟無“容己”之念!天下幾人有此一段癡心摯意、不懂自利自私為“何物”?我們讀《紅樓》的凡人,豈不該向此等微處細領其弘旨?
庸手俗腸,寫到此處,便沒得“文章”再能繼美而增妍了,誰知雪芹的真本領,卻剛剛在此“開頭”,他寫寶玉轉身退回,并不“結束”,跟着即又轉出新一層丘壑:
寶玉便走過山石之後去站着撩衣,麝月、秋紋皆站住背過臉去,口内笑說:“蹲下再解小衣,仔細風吹了肚子。
”後面兩個小丫頭子知是小解,忙先出去茶房預備去了。
這裡寶玉剛轉過來,隻見兩個媳婦子迎面來了,問是誰,秋紋道:“寶玉在這裡,你大呼小叫,仔細唬着罷。
”那媳婦們忙笑道:“我們不知道,大節下來惹禍了。
姑娘們可連日辛苦了。
”說着,已到了跟前。
麝月等問:“手裡拿的是什麼?”媳婦們道:“是老太太賞金、花二位姑娘吃的。
”秋紋笑道:“外頭唱的是《八義》,沒唱《混元盒》,那裡又跑出‘金花娘娘’來了。
”寶玉笑命:“揭起來我瞧瞧。
”秋紋、磨月忙上去将兩個盒子揭開。
兩個媳婦忙蹲下身子,寶玉看了兩盒内都是席上所有的上等果品菜馔,點了一點頭,邁步就走。
麝月二人忙胡亂擲了盒蓋,跟上來。
寶玉笑道:“這兩個女人倒和氣,會說話,他們天天乏了,倒說你們連日辛苦,倒不是那矜功自伐的。
”麝月道:“這好的也很好,那不知禮的也太不知禮。
”寶玉笑道:“你們是明白人,耽待他們是粗笨可憐的人就完了。
”一面說,一面來至園門。
那幾個婆子雖吃酒鬥牌,卻不住出來打探,見寶玉來了,也都跟上了。
來至花廳後廊上,隻見那兩個小丫頭一個捧着小沐盆,一個搭着手巾,又拿着漚子壺在那裡久等。
秋紋先忙伸手向盆内試了一試,說道:“你越大越粗心了,那裡弄的這冷水。
”小丫頭笑道:“姑娘瞧瞧這個天,我怕水冷,巴巴的倒的是滾水,這還冷了。
”正說着,可巧見一個老婆子提着一壺滾水走來。
小丫頭便說:“好奶奶,過來給我倒上些。
”那婆子道:“哥哥兒,這是老太太泡茶的,勸你走了舀去罷,那裡就走大了腳。
”秋紋道:“憑你是誰的,你不給?我管把老太太茶吊子倒了洗手。
”那婆子回頭見是秋紋,忙提起壺來就倒。
秋紋道:“夠了。
你這麼大年紀也沒個見識,誰不知是老太太的水!要不着的人就敢要了。
”婆子笑道:“我眼花了,沒認出這姑娘來。
”寶玉洗了手,那小丫頭子拿小壺倒了些漚子在他手内,寶玉漚了。
秋紋、麝月也趁熱水洗了一回,漚了,跟進寶玉來。
他寫寶玉山石後小解,衆丫鬟背臉回避,因而又寫到茶房備水,為了淨手,寫小丫頭心細,寫大丫鬟責怪水冷,小丫頭解說,而适有老媽媽提開水來,寫如何索水,如何不給,如何“壓服”——正見寶玉的嬌貴的地位,這便已是幾層曲折。
還不止此,又夾上媳婦子送食盒與“金、花”二位姑娘,以與賈母的話互為呼應,又有用戲名來打趣的妙筆。
還有如何熱水洗手,如何用漚子搽手護膚(漚ou4子,舊日油類軟膏,那時還沒有現在的各種“雪花膏”類化妝品)。
娓娓而談,情景如畫——如畫,亦如詩。
假使不懂得這是一種“詩化”的生活寫照,那麼定會有人批評了:寫這些細瑣之極的閑文,有何“意義”?曹雪芹怎麼這樣“不懂文學創作的規律”?
在寫一個如此潭潭大第中上元佳節的巨麗場面,一味死筆正寫“熱鬧”,便脫不出庸手俗套的範圍。
如今偏偏熱中出冷,先寫兩個離群索居的鴛、襲談心,已是奇筆,落後一直寫的是奴婢層中各色人等,小丫頭,中年媳婦子,老年媽媽們,——還有茶房裡的女人們,她們如何“過元宵”,尋自己的樂趣。
寫主子的歡樂,很少人還“惦記”着這一群為了“上邊”歡樂而服務勞役的人們。
然而一切出之以詩,詩的手法,詩的境界,已經再不是什麼“小說”的傳統氣味了。
打個不太相近的比方:向來都贊賞宋人姜夔的“自制新詞韻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