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冬閨夜景

首頁
    再是“書外”讀者,而已身入其所寫境中,與書中人同感同受,也“活”在了一片冬閨之夜,如彼其寒冷而又溫馨。

    我生于僻裡寒門,莫說丫鬟不曾共處,就連姊妹也不曾有過——那麼,我往哪兒去“體驗”那種“生活””又怎樣竟能與之“發生共鳴(同感)”的呢? 這個問題,因我不是文藝理論家,無力解答,我隻能指出雪芹這種的藝術魅力,有奇異的效應,迥非其它小說所曾有過——而我所有的略為近似的經驗感受,隻有讀詩(包括詞曲)時,才不時遇到。

     且說麝月出去後,晴雯便要跟去唬她頑、下了地,隻披一個小襖,便蹑手蹑腳、輕步無聲地向外走。

    寶玉忙勸,說提防凍着,非同小可。

    晴雯隻擺手—— 随後出了房門,隻見月光如水。

    隻這四個字,又是一片詩境,如在目前。

     忽然一陣微風,隻覺侵肌透骨,不禁毛骨森然。

    心下自思道:“怪道人說熱身子不可被風吹,這一冷果然利害。

    ”一面正要唬麝月,隻聽寶玉高聲在内道:“晴雯出去了!”晴雯忙回身進來,笑道:“那裡就唬死了他?偏你慣會這蠍蠍螯螯老婆漢像的!”寶玉笑道:“倒不為唬壞了他,頭一則你凍着也不好;二則他不防,不免一喊,倘或唬醒了别人、不說咱們是頑意,倒反說襲人才去了一夜,你們就見神見鬼的。

    你來把我的這邊被掖一掖。

    ”晴雯聽說,便上來掖一掖,伸手進去渥一渥時,寶玉笑道:“好冷手!我說看凍着。

    ”一面又見晴雯兩腮如胭脂一般,用手摸了一摸,也覺冰冷。

    寶玉道:“快進被來渥渥罷。

    ” 這兒,目的在于寫出果然一凍病生,為下文“補裘”預為鋪墊但寶玉之所慮一段話,尤為重要——寶玉并不是一個無知“胡鬧”的人,他心裡事事洞徹,又專門體貼别人。

    不但如此,這也為後半部書園中因瑣故訛生禍變設下了千裡伏脈,與前文寫茶房女人婆子們吃酒鬥牌以緻後來釀成大禍是同一伏脈法。

     一語來了,隻聽咯瞪的一聲門響,麝月慌慌張張的笑了進來,說道:“吓了我一跳好的。

    黑影子裡,山子石後頭,隻見一個人蹲着。

    我才要叫喊,原來是那個大錦雞,見了人一飛,飛到亮處來,我才看真了。

    若冒冒失失一嚷,倒鬧起人來。

    ”一面說,一面洗手,又笑道:“晴雯出去我怎麼不見,一定是要唬我去了。

    ”寶玉笑道:“這不是他,在這裡渥呢!我若不叫的快,可是倒唬一跳。

    ”晴雯笑道:“也不用我唬去,這小蹄子已經自怪自驚的了。

    ”一面說,一面仍回自已被中去了。

    麝月道:“你就這麼‘跑解馬’似的打扮得伶伶俐俐的出去了不成?”寶玉笑道:“可不就這麼去了。

    ”麝月道:“你死不揀好日子!你出去站一站,把皮不凍破了你的。

    ”說着,又将火盆上的銅罩揭起,拿灰鍬重将熟炭埋了一埋,拈了兩塊素香放上,仍舊罩了,至屏後重剔了燈,方才睡下。

     我不禁又要多話:前文已有一個“移燈竈香”(今時人有電燈的,已不懂這個“移燈”了,顧随先生講魯迅小說的“詩化”之筆,正亦舉過一個移燈之例),這兒又有了一段對火盆的特寫(以小銅鏟把燃着的炭用盆内的極細的炭灰埋上,是為了過夜不熄——如同“悶爐火”是一個道理)。

    這節特筆,直将冬閨深夜的“氛圍”烘染得追魂攝魄。

     但還未真的“睡”了—— 晴雯因方才一冷,如今又一暖,不覺打了兩個噴嚏。

    寶玉歎道:“如何?到底傷了風了。

    ”麝月笑道:“他早起就嚷不受用,一日也沒吃飯。

    他這會還不保養些,還要捉弄人。

    明兒病了,叫他自作自受。

    ”寶玉問:“頭上可熱?”晴雯嗽了兩聲,說道:“不相幹。

    那裡這麼嬌嫩起來了。

    ”說着,隻聽外間房中十錦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