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緻讀者(代序)

首頁
    似乎永遠聽見楊超同志就義時高聲朗誦的英雄壯語:“滿天風雪滿天愁,革命何須怕斷頭?留得子胥豪氣在,三年歸報楚王仇!”我也似乎經常看見吉鴻昌同志在刑場地上用樹枝寫他的壯士豪言:“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方志敏同志在獄中寫的《詩一首》具有雷霆萬鈞的力量:“敵人隻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劉紹南同志在刑場上高唱的《壯烈歌》将永遠響徹雲霄:“……烈,豪傑!鍘刀下,不變節,要殺就殺,要砍就砍,要我說黨,我決不說。

    殺死我一人,革命殺不絕。

    ”李少石同志的遺詩将永遠激勵後代:“不作尋常床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場。

    ”“生當憂患原應爾,死得成仁未足悲。

    ”“莫訝頭顱輕一擲,解懸拯溺是吾徒。

    ”呂惠生同志在獄中寫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現了共産黨人何等崇高的抱負:“忍看山河碎?願将赤血流!……八載堅心志,忠貞為國酬。

    且欣天破曉,竟死我何求!”陳然同志在獄中痛斥敵人時寫的《自白書》又表現了共産黨人何等堅貞的氣節:“……對着死亡我放聲大笑,魔鬼的宮殿在笑聲中動搖;這就是我——一個共産黨員的自白,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

    ” 在這樣英勇堅毅的共産黨員的面前,敵人的一切殘酷暴行隻能加速自己的滅亡,而對共産黨人的偉大理想一絲一毫也摧折不了! 葉挺同志在重慶獄中寫過一首《囚歌》,詩的最後一句是:“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

    ”郭沫若同志說:“他的詩是用生命和血寫成的,他的詩就是他自己。

    ”——這兩句話,可以作為每個革命烈士和他們所寫的每一首詩的寫照。

     二 我們的烈士,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和非黨的革命志士,每一位都抱着“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同志詩)、“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

    志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

    ”(周文雍同志詩)的勇氣和決心;都具備着“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劉伯堅同志詩)、“心志既堅實,苦汁甘如饴”(蕭次瞻同志詩)的風格和品質;都表現了“任腳下響着沉重的鐵鐐,任你把皮鞭舉得高高,我不需要什麼自白,哪怕胸口對着帶血的刺刀……”(陳然同志詩)的甯死不屈的磅礴氣概。

    革命烈士們這種對黨、對無産階級、對人民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真“像金子一般的亮,像金子一般的堅”(蔡夢慰同志詩),給我們全體黨員、全體革命人民樹立了萬代楷模,已經做到了古人所說的“立德”,——共産主義的最高道德。

     他們,我們優秀的共産黨員和非黨的布爾什維克,在黨的領導下,在各個崗位、各條戰線上,同各色各樣的敵人進行過英勇不懈的劇烈的鬥争;喚醒了,組織了人民群衆走向革命,把革命事業、曆史車輪推向前進;他們具有“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願,願把這牢底坐穿!”的崇高抱負,終于使“工農齊解放”的事業得到了今天的勝利,他們又做到了古人說的“立功”,——為人民立下了大功。

     他們都做到了保爾·柯察金所說的——在死去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感到悔恨,因為烈士們的一生,已經貢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了。

     此外,無數烈士還做到了古人所說的“立言”,——這就是他們還留下了許多精辟感人的著作。

    例如李大钊同志的《守常文集》,蔡和森同志的通信和政治論文,瞿秋白同志的《瞿秋白文集》,彭湃同志的《農民運動日記》,鄧中夏同志的《中國職工運動簡史》,趙世炎同志在《政治生活》、《向導》等黨刊上所發表的許多文章,方志敏同志的《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等著作,以及恽代英同志和蕭楚女、林育南、李求實諸同志為青年寫的許多熱情的文章,柔石、胡也頻、馮铿等同志的作品,殷夫同志的詩文等等。

    這些遺作,在全國解放以後都已陸續出版或将要繼續出版。

    它們對于我們青年一代——不僅青年一代——都有極其巨大的政治教育意義。

    這些革命烈士的遺著,是我國文化寶庫的珍品,希望我們的出版界能廣為收集出版,以供廣大青年們閱讀。

     我們現在輯錄在這本“詩抄”裡的烈士遺作,隻是目前初步收集到的一部分革命先烈的詩歌創作(而且如李大钊、殷夫、續範亭、陳輝諸同志的作品,也僅隻選了他們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