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賀錦齋(九首)

首頁
     願将肉身抗刀鋸。

     尤有一事更痛心, 嬰兒也當紙撕碎。

    ⑿ 婦女不願受奸污, 懸梁投河甘自缢。

     眼見濱澧八九縣, 山川改色人絕迹。

     災難實在比水深, 欲想排蕩無良計。

     也曾不斷作鬥争, 結果總是敗下去。

     常從事後追原因, 無人領導空歎息! 大家擡眼望賀龍, 隻有他能吞魔魅。

     黨為人民謀解放, 必須靠他作領隊。

     黨比父母恩德深, 定不使民遭陷溺。

     果然派他遠歸來, 人人雄心高百倍。

     一齊投入鬥争場, 不辭生死與艱巨。

     鬥争可以求生存, 這點大家才明晰。

     從此有黨作領導, 我們事事都不懼。

     我今寫了澧源歌, 當作一篇讨匪檄。

     蔣匪已經靠西山, 垂死掙紮也無濟。

     尚望萬衆一條心, 努力向前莫後退! 手執大刀和槍炮, 打遍湘鄂與贛豫。

     要将全國大片土, 一塊一塊來“割據”。

     前途障礙要蕩平, 消滅敵人要幹脆。

     反動統治要推翻, 人民政權要建立。

     黨如旭日向東升, 霞光早已照大地。

     人民忿火化怒潮, 任何力量難抵禦。

     革命到處發吼聲, 勢如暴風卷殘絮。

    ⒀ 估計不到二十年, 定在京滬慶勝利。

     賀錦齋(1896-1928):湖南桑植人。

    第一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曾在賀龍同志所率部隊擔任師長,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1928年賀龍同志回湘鄂西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錦齋同志擔任第一師師長。

     1928年9月在湖南石門泥沙戰鬥中犧牲。

     〔注釋〕①1927年8月,錦齋同志随賀龍同志參加南昌起義。

    1927年10月随軍南下海陸豐後,在轉移中與賀龍同志失去聯系,乃乘船到上海找賀龍同志。

    這一首詩,即是當時寫的。

     ②1927年11月,錦齋同志遵照賀龍同志指示:回洪湖、湘鄂西一帶繼續進行革命活動,在湖北藕池一帶建立了遊擊隊。

     ③重湖:指洞庭湖,古稱洞庭為八百裡重湖。

     ④1928年2月,賀龍同志回湖南桑植故鄉組織革命武裝。

    錦齋同志随同前往。

    賀龍同志本名文常,故詩中稱為常兄。

     ⑤胡子:是當地人民對賀龍同志的親切稱謂。

    因為他在二十歲時即蓄了胡髭。

     ⑥胡蘆殼:在桑植西北角,系從石壁上鑿成的道路,下臨大江,當時被殲的敵人多半跌入江中。

     ⑦原注:在戰場上俘虜一個匪軍秘書長,年約七十左右。

    他怕死跪在地下哀求饒命。

     ⑧原注:胡蘆殼戰役勝利後,随即向洪家關殲滅團防頭子陳匪策勳。

     ⑨原注:我軍稱蔣匪介石為光頭,因為他腦殼上沒有頭發。

     ⑩澧水:是湖南四大河流之一,發源于桑植縣,故桑植亦稱澧源。

    其水經桑植、大庸、慈利、石門、臨澧、澧縣流入安鄉與洞庭湖彙合。

    當1928年5、6月間,我軍正在澧水發源地分水嶺、廟嘴河一帶休整,錦齋烈士觸景生情而作此歌。

     ⑾鼓腹:肚子吃得飽飽的。

    樂陶唐:快樂地過着太平日子。

    陶唐,帝堯稱陶唐氏。

    傳說中的帝堯時代,人民過着太平日子。

     ⑿敵軍對待紅軍家屬極為兇殘,甚至五六個月的嬰兒,亦多被敵軍用雙手撕死。

     ⒀當時毛澤東、朱德同志已建立湘贛革命根據地。

    湖南石門南鄉農民武裝鬥争聲勢也極為浩大,影響甚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