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裡逃生唯鬥争,
鐵窗難鎖鋼鐵心!①
王若飛(1896-1946):貴州安順人。1921年夏在法國和周恩來、趙世炎同志等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秋組織中國共産黨旅歐支部。1923年在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學習,1925年回國。曾任豫陝區黨委書記、江蘇省委書記、中共中央秘書長、共産國際中國代表團代表之一、陝甘甯邊區黨委宣傳部長、十八集團軍副參謀長。在1927年中國共産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和1945年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均當選為中央委員。抗戰勝利後參加重慶談判和政治協商會議。由于國民黨破壞政協協議,于1946年4月8日飛返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
〔注釋〕①這兩句詩,是若飛同志在綏遠獄中寫的。1931年,若飛同志從蘇聯回國,在綏遠被捕入獄。當時,獄中生活條件極為惡劣,若飛同志為了鼓舞難友英勇鬥争,曾經寫了一篇短文《生活在微笑》,用鋒利的筆調,指出生活裡充滿了鬥争,描寫了難友們鬥争得勝的情景,這兩句詩,就是該文的結尾。
除了這兩句詩外,若飛同志為了鞏固群衆的鬥争情緒,曾仿照陶行知編的“五千年古國要怒吼呀”的歌譜,寫了首《監獄怒吼歌》,可惜這首歌詞沒有全部被流傳下來。我們隻搜集到這樣幾句:
伸出拳頭去鬥争呀!
鬥争就可得自由呀!
伊呀嗨,呀呼嗨,
鬥争就可得自由呀!
呀呼嗨,伊呀嗨。
此外,若飛同志為了批判叛徒黃平叛變,還曾引用明代愛國詩人于謙的《焚石灰詩》,激勵獄中難友的革命氣節: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也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顧,隻留青白在人間。”
若飛同志這種作法,曾給獄中難友以極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