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節 迷惑不解的事情

首頁
    來。

    随着,還有一些輿論,強調反胡風人人有責,個個有份,不能&ldquo與我無關&rdquo,這使巴金想起去印度前曾有人來向他組稿,他曾推說就要出國,沒有時間趕寫,而現在看來再也無法推卻了。

    恰在這時,《人民日報》又以二、三版整版篇幅,在&ldquo提高警惕,揭露胡鳳&rdquo的通欄标題下,發表了二十多篇文章,一緻要求&ldquo揭穿胡風的反動面目&rdquo,聲讨胡風的《我的自我批判》,說那是一篇徹頭徹尾的 假檢讨,要他老老實實低頭認罪。

    有的人還主張盡早撤銷胡風的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委員和理事職務,并開除他的作家協會會籍。

     北京發動了這樣一個聲勢浩大的運動,全國各地随着都響應起來。

    上海本來就是胡風活動的基地,上海新文藝出版社的一個副社長和一個副總編;以及一個老編輯和兩個青年編輯,又都被劃為是胡風的密友。

    當時華東軍政委員會派了個幹部去這個出版社作動員報告(地點在康平路一百五十五号),報告結束,編輯部的人都回到康平路八十三号原編輯部辦公室去辦公,唯有胡風的那些&ldquo密友&rdquo都留了下來,進行隔離審查。

    接着是市文聯召開座談會,主持人實際是在市委當&ldquo不管部部長&rdquo的張春橋。

    名義上他&ldquo不管&rdquo,實際上他管得最多。

    一切都由他秉承市委書記兼市長柯慶施的意旨,事先布置,事後彙報,中間是他向文藝界揮舞指揮棒。

    但他在群衆中沒有威信,誰也不知道有那麼個姓張的曾在三十年代以&ldquo狄克&rdquo的筆名也寫過文章。

    這樣,隻好仍請市文聯副主席巴金出面(市文聯主席夏衍這時已調北京),叫他主持會議。

    張春橋自己帶頭發言,然後一批民主人士陳望道、金仲華、劉思慕、舒新城、沈志遠、盧于道、周谷城、熊佛西等紛紛發言,這些人都是文化界著名人士,中間還插了個當時誰也不曾聽說過的姚文元,他是作為&ldquo小人物&rdquo被張春橋賞識,從盧灣區委宣傳部選拔出來的批胡風積極分子。

    當時他正在張春橋的支持下,在《解放日報)連續發表了三篇《批判胡風唯心主義的曆史觀點》的文章,第一篇批判胡風否認曆史發展的客觀性規律性,第二篇批判胡風污蔑勞動人民的反動觀點,第三篇批判胡風反對有組織有領導的階級鬥争。

    而現在這個大會,看來正是在進行&ldquo有組織有領導的階級鬥争&rdquo。

     巴金基于對領袖的崇仰,和自己對思想改造的迫切,他在台上與他的好朋友金仲華、方令孺等人,懷着同樣忠誠的心,表示願與人民一起把胡風的反黨思想批倒。

    但是胡風文藝思想究竟錯在哪裡,他實際上并不了解;胡風的反黨行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他也十分茫然。

    眼前在他心上有一種沉重的無形的壓力,使他感到害怕,他早年信仰過無政府主義,對蘇共和他們黨的領導人提出過批評,現在對胡風算舊帳,說不定有一天災禍也會臨到自己頭上。

    他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按照上面的布置辦事。

    會上,一所大學二十幾個教師聯名發言,要求大會建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撤銷胡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資格,同時表示同意北京一些同志的建議,要求中國文聯主席團撤銷胡風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開除他的作家協會會籍。

    群衆大會一千多人舉手通過這個建議,巴金在這種場合下,不舉手是不可能的。

     現在作家的孤獨和寂寞感,又回到巴金身上。

    但是他不敢将這樣的孤獨感和寂寞感像過去那樣,在文字上表達出來。

    人家來約稿,來催稿,來命題作文,他隻能按照别人說過的話照搬照抄。

    在《關于胡風反黨集團第二批材料》發表的第二天,北京又一次召開了中國文聯和作協主席團聯席會議,由郭沫若主持,發表&ldquo請依法處理胡風&rdquo的開幕詞,一緻通過&ldquo向最高人民檢察院建議:對胡風的反革命罪行進行必要的處理&rdquo決議,而實際上,胡風早在十天以前就已被逮捕了。

    巴金寫的雜文《必須徹底打垮胡風反黨集團)發表在上海《新聞日報》上,後又經《人民日報》轉載。

    文中說:&ldquo這個集團,應向黨和人民投降,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rdquo不久,《人民日報)記者又來要求巴金表态,巴金隻好又寫了一篇題目叫《他們的罪行必須受到嚴厲的處分》的文章去交差。

    五月底,巴金終于把早已準備寫的那篇《談路翎小說〈窪地上的戰役〉》寫了出來,這次是向《人民文學》還債。

    但這已與他在去印 度前想的不同,當時他還是從内心歡喜這篇小說的,隻是覺得它有較大的缺點,有些細節沒有生活根據,是作者憑空想象出來的。

    現在他把這篇作品,擺到政治上來批判,所以就根本談不上使人&ldquo歡喜&rdquo了,因而他把它的題目寫作《談〈窪地上的&ldquo戰役&rdquo〉的反動性),一看就知道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