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三 侵略者的長恨歌

首頁
    高鳳崗隻身逃脫,回到分區。

    經過政治部門的認真調查,自然給予較嚴厲的處分:行政上撤消副支隊長的職務,黨内給予嚴重警告。

     時光飄忽,轉眼間到了一九四○年的盛夏。

     從八月上旬開始,無論晝夜,在華北的原野上,都有一隊一隊的子弟兵團和民兵,紛紛向正太鐵路集中。

    顯然,在華北戰場上,一個規模空前的戰役開始了,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百團大戰”。

     這個大戰役,是由晉察冀、晉冀魯豫和晉綏三個大軍區聯合進行的。

    據八路軍前方總部的計劃,是要對全華北敵人占領的交通線及沿線的城鎮據點展開大規模的破襲。

    戰役的目的,是力圖擊破日軍進攻西北的計劃,影響全國的抗戰局勢。

    因為這時在國民黨内部正籠罩着一片悲觀失望和妥協投降的氣氛。

     這個大戰役把根據地群衆的熱情動員起來了。

    從井陉、娘子關前線直到晉察冀腹地,在綿延數百裡的大路兩邊,每隔十幾裡路,都搭着一個小小的棚子。

    棚子旁邊架着一口大鍋,木柴火終日不熄,棚子裡坐着幾個婦女兒童,那就是她們設的茶水站。

    每一個軍人經過,都可以到那裡飲水歇腳,并保準會遇到笑臉相迎。

    那茶水自然是敗火的綠豆湯和紅酽酽的棗茶。

    如果是從前方下來的傷員,說不定老大娘們和姐妹們會把一顆顆紫葡萄放到你的嘴裡呢。

     從八月二十日晚十時起,正太前線打響。

    經過五天的激戰,井陉、娘子關等地均被我占領,整個正太鐵路陷于癱瘓。

     在正太戰役中,周天虹和高紅都參加了。

    不過一個在前方,一個忙于動員群衆,兩個人并未見面。

     正太戰役結束後即轉軍北向,開始了百團大戰的第二階段——涞靈戰役。

    九月二十日,部隊突然出現在涞源一帶,企圖将涞源小盆地的敵人據點全部拔除。

     周天虹所在的部隊擔負着攻擊東團堡的任務。

    東團堡位于涞源東北,村莊不大,不過二百戶人家,但它卻是通向張家口、宣化的交通要道。

    日軍為扼守此要點,利用村西南角地主的莊院,築有上下三層的大碉堡,還有地堡、圍牆、外壕、鐵絲網、鹿砦,構成了堅固的環形工事。

    駐守這裡的是日軍獨立第二混成旅團的一個士官教導大隊,約一百餘人,全是從下屬部隊調來受訓的士官。

    這些人不僅訓練有素,武器精良,且受武士道毒害很深,自然戰鬥力也較強。

     從九月二十二日夜開始,戰争的暴風雨突然把涞源的小盆地覆蓋住了,到處是一片硝煙,一片槍炮的轟鳴。

    在東團堡,第一晚和第二晚的戰鬥尚稱順利,外圍的幾個據點一一掃除,可是第三夜的進攻卻被阻止住了。

     這時,部隊已攻進了村内,将敵人壓縮到村西南角地主的莊院裡。

    日軍不時地施放毒氣,使進攻的部隊很多人中毒。

    進攻出現了困難。

     自從正太戰役結束,四連的幹部有些調整。

    連長劉福山被提升為副營長,考慮到副指導員左明戰鬥經驗豐富,由他接替連長;周天虹提升為政治指導員。

    雁宿崖戰鬥表現很出色的孫超提升為排長,戰士小迷糊也提升為班長了。

    左明和孫超都是周天虹入伍以來最知心的朋友,他們都齊心協力要“打出點名堂來”。

    但他們卻被嚴重的困難阻擋住了。

    前面是高大堅固的圍牆和碉堡,既沒有大炮,也沒有炸藥,他們隐伏在農家低矮的茅屋裡毫無辦法。

     戰鬥到第三天上午,團營幹部已經十分焦急。

    副營長劉福山來到四連,和左明、周天虹在一座房子裡商量。

    屋裡牆上挖有槍眼,從槍眼裡可以看到五十米外就是圍牆和斜對面的大鐵門。

    他們一面向外觀察一面研究。

    最後認定必須首先炸開鐵門,才好向裡發展。

     然而那時還沒有出現外部爆破的戰鬥方法,隻能用集束手榴彈的強力攻開鐵門。

    班長小迷糊是一個愣家夥,他把這個任務搶到手後,很快就把二十多個手榴彈弦串在一起,抱起來就往鐵門跟前飛跑。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