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四)

首頁
    聽,北阙聖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竄遐荒,漢酺聞奏鈞天樂,願得風吹到夜郎。

    ……你看我們不是在'竄遐荒'嗎!不過我們的心情和李白不同,我們是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 “你的興緻總是這樣好!” 劉英是毛澤東的同鄉,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過,到中央蘇區工作也好幾年了。

    她先是在少共中央,後來又調到地方工作部。

    他們在江西蘇區時也常有往還。

     “小麻雀,你是掉隊了吧,”毛澤東望着她說,“上馬騎一會兒吧!” “我才不是掉隊呢!”劉英撅着小嘴說,“我是檢查紀律落在後邊了,趕得急了一些。

    ” 毛澤東聽說她是檢查群衆紀律的,就很認真地問: “現在紀律怎麼樣?” “不錯,确實不錯。

    ”劉英說,“部隊情緒一高,執行紀律也就更認真了。

    我今天早晨碰到一個老太太,她信神,每天都要敲着木魚念經,可是紅軍走後,她的木魚敲不響了,後來才發現,紅軍用了她的東西,把錢給她放到木魚裡去了。

    ” 毛澤東聽了哈哈大笑。

    兩個人就邊走邊談。

     “聽說,這次遵義開會,你們吵得很厲害?”劉英用探詢的目光望着毛澤東問。

     “沒有的事。

    ”毛澤東笑着搖搖頭說,“當然争論是有的,但是靠說服。

    解決黨内問題也隻有說服。

    ” “我們很擔心會鬧崩喲!現在好了,大家都說有希望了,你一上台就好了。

    ” 毛澤東聽到這裡笑起來,說: “我一上台就好了?謝謝大家的信任吧!我要不小心,也會犯錯誤的。

    ……博古同志二十多歲就當中央書記,還是很有才華的。

    主要是思想方法不對,改正了,還是會作出貢獻的。

    ” 劉英個子小,盡管腳步邁得很快,還是有點跟不上的樣子。

    毛澤東就把步子放慢了一些。

     “問題解決得很好,就是解決得太晚了。

    ”劉英歎了口氣,不無惋惜地說,“你認為,能夠更早一點解決嗎?” 毛澤東沉吟着,走了很遠,才搖搖頭說: “恐怕不行,條件不成熟。

    ” “現在倒是成熟了,就是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 “是呵,可是世界上的事又往往如此!”毛澤東對此也深有感慨。

    他走了很遠,才又加上了一句,“當然,如果一個黨馬列主義的水平高一點,覺悟早一點,更有勇氣一點,也可以比較早一點解決問題。

    ” “這次會議為什麼隻講軍事路線?” 毛澤東笑而不答。

    停了一會兒才說: “你也動動腦筋嘛!也許妙就妙在這裡。

    ” 劉英眨巴眨巴眼,笑了。

     天色已近中午,太陽曬得有些熱了。

    劉英見好多戰士在下面小溪裡喝水,也跑過去咕咚咕咚喝了兩小碗,然後又跑上來。

    她象忽然想起了什麼,又笑着問: “最近,你去看賀子珍了嗎?聽說她的肚子很大了。

    是嗎?”“是的,女同志真受罪喲!”毛澤東滿臉愁容地說,“恐怕快要生了!這種情況下可怎麼辦?” “能不能寄到老百姓家裡?” “那怎麼行,沒保證呀!所以我把組織上給我的擔架讓給她了。

    ” “哼,我就不結婚!”劉英顯得很有主意。

     “那也不能永遠不結嘛!”毛澤東笑着說。

     那道長長的山崗子徐緩而下,行軍的行列進入一條狹窄的山溝裡。

    毛澤東正準備問問當地群衆的情況,隻聽後面一陣雜亂的馬蹄聲響,回頭一望,周恩來騎在棗紅馬上,和幾個騎兵通訊員趕了上來。

    遵義會議以後,周恩來仍然是全軍上下最忙的人。

    作戰計劃制訂以前,他要組織偵察,搜集情況,召集會議,進行研究;作戰計劃制訂以後,他又要組織實施,一件一件落到實處。

    所以,他在行軍時,有時走在前面,有時又走在後面。

    今天出發時,他為了等待電台收取一軍團的戰報就落在後面去了。

     毛澤東一看周恩來過來,就站在路邊笑着說: “恩來,你也是個'跑死馬'喲,你看把馬累成什麼樣了?” 周恩來下了馬,向劉英點了點頭,就走到毛澤東的身邊說: “我本來還可以早點上來,沒想到後面出了一點事。

    ” “什麼事?”毛澤東忙問。

     “又是那個李德。

    他把幾個炊事員撞到稻田裡去了。

    ” “為什麼?”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