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勃的爸爸原是張作霖手下一個團長。
一九二四年的第二次直奉戰争中,張作霖打敗了吳佩孚,帶着一班人馬在大雪紛飛的一天開進了北平城。
劉勃的爸爸就是這一班人馬中的一個。
他官雖不大,卻是張作霖的嫡系,他們同是從“綠林大學”那青紗帳裡走出來的。
老子進了北平,兒子跟着也就來了。
在第二年春天,年已十八歲的劉勃上了北平的高中。
他書念的不怎麼好,情欲的需求卻來得早。
到學校不久,他就卷進追逐女師校花劉麗影小姐的旋渦中去了。
他借着奉系軍閥得勝之氣,一上手就要把别人從這個枝花身邊擠出去。
這下子惹翻了一群小地頭蛇,把他堵到小胡同裡一頓暴揍,好險沒送了小命,養了一個月才從床上爬起來。
起來之後,到學校一了解,不僅枝花的邊沾不上了,如果不注意,還時時有再被撂倒的危險。
那年月東北人在關裡本來是趾高氣揚的時候,真是“媽拉巴子當免票,後腦勺子是護照”,罵兩句東北粗話,拍拍扁平的後腦勺子,連看戲都不用花錢。
在這種氣焰下的劉勃當然咽不下這。
口惡氣了。
但是他細一打聽之後,才知道這群小地頭蛇原來是抱成一個團的,都是“中國國家主義青年團”的團員,是有政治背景的。
這樣一來他更感到孤掌難鳴了。
他覺得要想與之抗争非得也有一幫人不可,這幫人上哪找去呢?經過一段觀察,他發現還當真有一群同學和這幫小地頭蛇不斷進行着較量。
于是他就主動向這群同學靠攏,同學也有意團結他,漸漸地他就參加了他們的活動,這時他才知道他們還在傳看着一些進步書刊雜志。
他對這些雖然不感興趣,但是已經離不開這群同學了,隻有和他們在一起他才有安全感,才有複仇的希望。
于是他也就看起那些進步書刊來。
看是看,卻吸收不了,隻是過眼煙雲,敷衍一下而已。
不久,一件突然的事情發生了:劉勃的爸爸,那位張作霖手下的嫡系團長,竟然因為敲詐勒索,克扣軍晌,讓張作霖給槍斃了。
張作霖本是處處都護着他那些綠林弟兄的。
但是從進關以後,這些綠林好漢鬧得太兇了,惹得怨聲載道,民憤沸騰,張作霖一看不好,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抓出來一個不大不小的團長,就地正法了。
這不過起殺一儆百,敲山震虎的作用,并借以塞民衆之口罷了。
但是這件事對劉勃來講真是禍從天降,好像雷轟頭頂一樣,他在悲痛中竟恨起張作霖來。
雖然張作霖悄悄地給了他家一筆很可觀的撫恤金,但這終抵不住那活着的靠山有力量啊!何況還有一些他爸爸的生前友好,都異口同音說他爸爸死得冤枉,比他爸爸罪孽深重的有的是,為什麼偏偏槍斃他呢?他隻不過是一條替罪羊而已。
這些話吹進他耳朵裡越多他恨張作霖的情緒越增長。
而當那些進步同學圍着他講解的時候,又把恨張作霖個人的情緒擴展為恨整個軍閥,整個統治階級,整個豪門權貴了。
說也怪,過去他看那些進步書刊總覺得格格不人,這時卻越看越順眼,一股腦兒往腦子裡鑽了。
于是他便進一步表示要和這些同學站在一起,為打倒軍閥,推翻舊時代而奮鬥!
劉勃爸爸被槍斃後不久,便爆發了曆史上有名的“三一八”慘案。
北平各大、中學校實行總罷課,沖上了鬥争的第一線。
劉勃在鬥争中表現得特别積極,“打倒軍閥!”“打倒張作霖、段棋瑞!”“打倒帝國主義!”的口号喊得比誰都響,提出的行動綱領比誰都“左”。
他這個人本來是比較聰明的,别看個頭不大,腦子反應可靈敏,圓眼珠子一逛蕩就是一個道。
因此他在這些進步同學中很快就露出了頭角,不久就參加了共青團。
那時團的組織名稱才從“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稱為“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他還是改稱後第一批發展的團員,所以很快就成了骨于。
;
一九工七年十月,中共北方局派人到沈陽召開了東北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成立了中共滿洲臨時省委。
劉勃由于是東北青年,就被派回來,參加籌備共青團滿洲團省委的工作,成了一名團省委委員。
這時他才二十歲,真是少年得志,春風得意,個人求發展的欲望得到了初步的滿足和強烈的刺激。
那争枝花,報私仇的願望反倒淡薄了,他有了更高的需求。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哈爾濱發生了反五路鬥争,劉勃被派到哈爾濱來做學生工作,在鬥争中學生成了一支最有生氣的主力軍。
十一月九日舉行示威遊行,學生隊伍走在最前面,劉勃又站在學生隊伍的第一列,他雄赳赳氣昂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