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

首頁
    會錯。

    ” “你的莊稼活做的好,全村都曉得的。

    阿貴體力又好,你們兩個好好勞動,秋收一定呱呱叫!” “現在還很難說,單靠勞動不行,還要多上肥。

    ” “我聽說人民銀行要給農民貸肥,你沒聽說嗎?”“我今天沒有到農會去,剛從地裡回來,這消息真的嗎?” “人民銀行無錫分行的同志在村裡說的,那還會有假!” 湯富海興奮得跳了起來,情不自禁地對蘇沛霖大聲說道: “從來沒有這樣的好政府,關心老百姓到這個樣子。

    共産黨毛主席簡直賽過活爺娘。

    想想從前,越想越苦;朝後想想,越想越甜,越想越要笑啦。

    ” 他說完了,發出爽朗的愉快的格格的笑聲。

     “是呀,今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 “現在地有了,房也有了,隻看自己勞動了。

    ” 湯富海怕耽誤了光陰,腳步一步比一步快,好像有急事在等他去做似的。

    走到村口,蘇沛霖怕給村裡人看到他們兩人走在一塊,别懷疑他有啥活動,便和湯富海分手了。

     湯富海生産勁頭越來越大了。

    他帶着阿貴起早摸黑,先把田邊的茅草一棵棵挖光,又把田做了畦。

    他貸到稻種和豆餅,嫌肥不夠。

    父子倆在塘裡撈了幾十擔水草,他仍舊覺得肥不夠,又沒有多餘的錢再買豆餅。

    一天,吃過中飯,便叫阿貴和他兩人拾狗屎。

    阿貴不肯,提出反對的意見: “總共隻有兩畝八分地,有這些肥還不夠?” 他不假思索地把臉一沉: “當然不夠。

    ” 阿貴沒有給吓倒,反而問道: “從前田裡啥辰光上過這許多肥?現在比從前加多了,夠啦,爹。

    ” 爹輕輕笑了一聲。

    那笑聲裡含着責備阿貴太年青,不懂事的意思。

    半晌,他回憶地說: “從前給啥人種田?你曉得啵?”他一想到過去便按捺不住心頭的憤怒,咬着牙齒,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說出來的,“種的是老虎田,多施肥,多收成,朱半天這王八蛋就多加租。

    不加租,他就摘田。

    一年忙到頭,忙到稻熟登場,蘇賬房來拿走,落得一場空。

    那辰光,我們憑啥多施肥?現在,現在給自己種田,不是給别人種哪。

    當然要多加肥。

    種田要一工二本,你不給它加工施肥,它不給你收成。

    傻孩子,懂嗎?” 阿貴雖然不願意出去漫無目标地拾狗屎,但給爹說得目瞪口呆,無從反對了。

    他想了想,皺着眉頭,問: “到啥地方去拾呀?” 爹知道他同意去了,臉上露出笑容: “自然在地方去拾。

    狗子拉屎有窩,今天在這裡拉,明天還在這裡拉。

    狗子拉屎喜歡在背風的地方,天冷,狗子跑不遠,在村邊附近就可以拾到。

    天暖和,狗子滿地跑,要拾得遠些……” 阿貴聽出了神,覺得照爹這麼說拾狗屎并不難,引起興趣來了,好奇地問: “那麼,啥辰光狗屎多呢?早上?還是……” 爹搖搖頭,說: “狗子一天要拉三次屎:大清早,中飯後,下午。

    中飯後一次拉的最多……” 阿貴聽到最後一句吃了一驚,急急忙忙接上去說: “就是現在?” 爹給阿貴一提醒,緊接着說: “唔,就是現在,快走!” 他們兩人拿着畚箕,匆匆跑到村口,爹叫阿貴往西走,自己朝東邊一路去拾了。

    阿貴照爹指點的地方拾,到黃昏時分,果然拾滿了一畚箕,趕回家來,爹已經拾了兩畚箕倒在地上,蹲在白石的台階上,悠閑地抽旱煙了。

     地上的狗屎堆得像一座小丘了,父子兩個人把它挑到田裡。

    爹挑起最後一擔,忽然想起一件事,把狗屎放下,拿了兩把泥鋤,挑起沉甸甸的擔子上田裡去了。

    阿貴把最後一擔狗屎倒在田裡,已經是氣喘如牛了,抹去額角的汗珠子,正想喘口氣,好好休息一陣子,不料爹遞給一把泥鋤來,說: “來,同我一道鋤鋤。

    ” “早幾天不是鋤過了嗎?”阿貴沒有接爹的泥鋤。

     “鋤過就不要再鋤了嗎?給我拿着。

    ”爹把泥鋤硬塞在阿貴的手裡,教訓他道,“任叫人忙,不叫田荒。

    你曉得啵?床要鋪好,田要鋤好。

    床鋪好,睡得舒服;田鋤好,多打莊稼。

    ” “你就是一門心思要多打莊稼……” “要多打莊稼錯嗎?沒糧食,你肚子填的飽?” 阿貴給問得沒有話說,望着手裡的泥鋤,聽爹說下去: “你還不知沒有糧食的苦嗎?我活了四十八歲,娘老子沒有給我留下一片瓦一分田,隻留給我一肚子的苦水,連個立腳的地方都沒有。

    現在有了房子,又有了兩畝八分地,能不好好種嗎?你年紀太青,不懂得世事。

    ” “我懂得,”阿貴想起自己生下地來,饑一頓飽一頓,碗裡從來沒有見過魚肉,也從來沒有穿過一件新衣裳,都是用舊衣服補補縫縫,給爹一提,自己肚裡也有不少苦水哩。

    他說話的聲音低沉下去,“我懂……” “那就好,鋤吧,打下糧食都是自己的了,把它放在籮裡,地主連香也不敢聞一聞。

    ” 他跟着爹一同鋤地,直到雀眯眼了,兩個人才邁着疲乏的步子往村裡走去。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