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

首頁
    牛他娘是個雇農,又是個寡婦。

    小牛才五歲,接不上手,家裡缺乏勞動力,她參加了湯富海的互助組頂積極。

    最近小牛他娘病倒在家裡,田荒在那裡,沒有人耕種。

    組裡談好了,明天湯富海和阿貴他們上她田裡互助。

     “你不提起,我倒忘哪。

    ” “看你這記性!快睡去!” 阿貴一躺到床上就呼呼地睡着了。

    一覺睡到天亮,他也不醒。

    大廳裡的玻璃窗發白了,天剛朦朦亮,湯富海就起床了。

    他穿好衣服,走出大廳,站在台階上,深深地呼吸了口寒冷的空氣。

    他哈哈手,用手使勁搓了搓,渾身精神抖擻。

    回到屋子裡,燒好了早飯,阿貴還躺在床上呼噜呼噜打鼾,睡得可香哩。

    他過去推了推,半晌,阿貴才睜開眼睛,朝他木愣木愣地望了望。

     “太陽都快曬到屁股上了,還不起來?” 阿貴一骨碌爬起來,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認真看了下沿的玻璃窗,不解地說: “啥地方有太陽?” “還不起來,等一歇太陽照進來,不就曬到你的屁股了嗎?” 他們兩人吃過早飯,吆喝着一條牛,上地裡去了。

     清晨,月亮還沒有落,田野給一片微弱的晨光籠蓋着。

    已經耕過的土地上給露水浸得濕潤潤的,好像在肥沃的土地上澆了一層油,在晨光裡閃閃發光。

    田邊的野草已經露出頭來了,上面浮着一粒一粒露水,仿佛是透明的珠子。

    村裡的人陸陸續續下地去了。

     湯富海低着頭一步一步向小牛他娘的地裡走去。

    阿貴吆喝着牛,一邊走着,一邊望着。

    他的眼睛尖,遠遠望見一個人彎着腰在鋤地,一鋤頭一鋤頭地挖下去,一大塊一大塊烏黑的泥土連着雜草一同翻過來,然後用鋤頭把它打碎。

    他走上一步,拉了拉湯富海的灰布棉襖的下擺,低聲地說: “爹,你看。

    ” 湯富海回過頭來,啥也沒有看見,他鼻子哼了一聲,說: “不好好走路,看啥!” “你看那邊,”阿貴指着右邊,說。

     湯富海向右邊一望,說: “看你大驚小怪的,連種地也沒有看見過,有啥好看的?” “你看,那是誰?” 給阿貴這麼一說,湯富海用手按着眉頭,仔細再向那邊一看,他站下來說: “那個小子回來哩!” “可不是麼。

    ” “我說他不敢不回來。

    再不回來,他以後别想再請假出去了。

    ” “到上海住了這麼久,做啥去啦?” “過好日子去啦。

    ”湯富海往前走去,說,“他姑爹是個大資本家,在上海很吃得開,誰也不了解他手裡有多少錢。

    ” “不是說他姑媽生病嗎?” “孩子,那隻是借口。

    生病,他也不是醫生,要他去做啥? 農會好說話,要是我,才不讓他去哩。

    ” “這種人去了,不會做好事的。

    ” 他們兩人說着說着,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小牛他娘的地上了。

    他們兩人很精細地給她耕作,一直把地耕完,才慢悠悠地回來。

     暮色籠罩着田野,蒼蒼茫茫。

    倦遊了一天的小鳥飛到樹枝的小巢裡去了,下地的人都陸陸續續往村裡去了。

    他們父子倆走過朱筱堂那塊地,朱筱堂還曲着背一鋤頭一鋤頭在耕地哩。

    阿貴看了心裡十分迷惑。

    他以為不是朱筱堂,再仔細看看,卻不差分毫。

    他低低對爸爸說: “他還在耕地哩。

    ” “他到上海去了這麼久,誤了農時,回來不趕緊耕,他喝西北風?” “他才不在乎這塊地哩,地裡不打糧食,他不會買的吃?” “你說得倒也對。

    ” “從前,他是個懶漢,日頭老高了,才下地;太陽還沒落山,就回去啦,在地裡也是磨洋工,死陽怪氣,一鋤頭下去打不死一個螞蟻,三天沒吃飯似的。

    現在大不相同啦,從早幹到黑,鋤地也有勁頭啦。

    我們都收工了,他還在幹活哩。

    政府的辦法真好,分點地給地主,給他一條出路,好好改造他。

     這小子再幹上三年五年,我看地主的帽子,可以摘啦。

    ” “你說得倒好聽。

    ” “不對嗎?” “龍生龍,虎生虎,朱半天會生出好兒子來?鬼才相信哩!我算把他看透了。

    誰要摘他地主的帽子,我頭一個反對!”“他從上海回來,真地和過去不同啦。

    你看,他還在鋤地,一鋤頭一鋤頭幹得可歡哩!這也不是假的。

    ” “假不假,一回兩回不算數,要從長遠裡看。

    ”“我們監督他勞動,”阿貴站了下來說,“他敢怎麼的?” 那頭耕牛,一望見村子,比誰都走得快。

    它不管他們父子倆在争論,低着頭一個勁徑自向村裡走去。

     “往後瞧吧,我算看到他骨髓裡去了。

    ”湯富海回頭看不見牛了,四面尋找,才看到它在小路上往村裡去哩。

    他說: “隻顧說話,把牛也忘了,還不快走!” 他們倆人匆匆追趕那頭牛去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