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會的後面了,而同業公會呢?又落在會員的後面了。
細想起來,民建分會也有些責任。
工商聯許多負責人都是我們民建的成員,我們對他們督促不夠。
”
“其老,這一點,主要責任不在民建。
”馮永祥給馬慕韓一步一步逼問得沒有話說,表面上雖然沉得住氣,可是心裡十分苦悶。
形勢發展得這麼快,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原來以為自己最熟悉工商界脈搏的,聽了金懋廉和江菊霞的反映,吃驚自己對最近工商界的覺悟程度估計太不足了。
宋其文把責任往民建分會方面推,馮永祥雖是副秘書長,可是日常事情馬慕韓不大管,他這個副秘書長就和秘書長差不多。
民建分會的一般工作是由他一手負責的。
宋其文講民建分會,仿佛講的是他,至于工商聯,他不過是個委員,不負責任的。
他說,“同業公會都找工商聯,也不找民建分會,我們想負責也負不了。
”
“當然我們分會不能負責,”宋其文說,“我是說,倘若我們分會多督促一些,可能會好些。
”
“會好些,但也不能解決問題,”馮永祥說,“關鍵在政府主管局方面,他們要求先規劃後申請。
上海這麼多戶數,這麼多行業,他們不批準,别人有啥辦法?”
“上海批準合營慢了一些。
”這一點,馬慕韓和馮永祥的看法一樣,他說,“北京是首都,作出了榜樣,全市合營了。
上海是私營企業中心,情況雖然複雜,也應該向北京看齊。
你們說,是啵?”
馬慕韓的眼光暗暗觑着潘信誠。
潘信誠坐在上面靠左邊的紫紅絲絨的沙發裡,他看馬慕韓那股焦急勁,發皺的灰黑色的臉上浮着微笑,仿佛是贊成馬慕韓的意見,又好像讪笑馬慕韓的急躁,叫馬慕韓猜不透他的心思。
馬慕韓知道在座的人大概不會反對他的意見,隻要潘信誠表明一下态度,馬上大家的意見就會一緻了。
潘信誠既然微笑不語,他就望着宋其文,宋其文看到他征求意見的眼光,果然接上去說:
“北京全市合營了,上海應該跟上去!”
“可是還有十多萬戶,一二百個行業哩!”馮永祥慌忙把問題點出,沒再往下說,怕馬慕韓又頂過來。
“這倒是個問題。
”柳惠光同意他的意見。
“沒有辦法解決嗎?”潘宏福内心希望趕上北京。
可又想不出一個解決的辦法,他說。
“北京有辦法,我們應該也有辦法。
”
“工商界能有啥辦法?”潘信誠開口了,“主要看政府,隻要政府快,工商界總歸跟的上。
”
宋其文懂得潘信誠暗骨子裡的意思,趕緊加了一句:
“要是我們工商界想出辦法來,政府大概也會同意的。
”
潘信誠咧着嘴點點頭:
“但願如此。
”
“有啥辦法?”馮永祥有意提高嗓子,引起在座的注意,聳了聳肩膀,說,“十多萬戶,城市大了,啥事體也不好辦。
”
大家默默在想,一時急切想不出一個好辦法來。
唐仲笙眉頭一皺,想了一計:
“有些工作可以加快進行。
這次北京清産定股采取自填自報的辦法。
我看很好。
自填自報,由資本家負責,要是政府相信我們,我們一定不讓政府吃虧。
這個辦法省事,不必整天整夜搞得很吃力,可以大大縮短時間。
”
“還有人事安排呢?”
這是馮永祥的聲音,他覺得唐仲笙把問題看得過于簡單了。
唐仲笙卻沒有給他難倒,頓時答道:
“也可以自報自議。
”
“公方不同意怎麼辦?”
“政府怎麼批,我們遵照辦理好了。
”
“你忘記了,政府強調反複協商,要做到量才使用,各得其所,這不容易啊!”
這麼一說,唐仲笙不得不閉上了嘴。
大客廳裡又陷入靜寂中,可以聽到人們急促的和舒徐的呼吸聲。
窗外的雪消融得差不多了,露出大片大片隐隐發綠的草地。
馬慕韓對坐在他旁邊的徐義德低低說:
“德公,你有啥好主意?”
“辦法不是沒有……”
徐義德一句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眼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他不慌不忙地說:
“上海可以考慮先接受申請,然後再籌備合營,别說是十多萬戶,就是一百萬戶也沒有問題。
在短時間内,保證可以做到一戶不漏,全市合營。
”
“妙,妙,究竟是鐵算盤!”馬慕韓不禁手舞足蹈,興高采烈地歡呼起來。
大家接着鼓起掌來,連潘信誠也不斷用兩隻皮膚已經發松了的老練的手輕輕拍了拍,隻有馮永祥穩穩坐在那裡不動,嘴犄角上叼着一支香煙,用力吸了一大口,吐出一個圓圓的煙圈。
然後向白銅煙灰碟子撣掉了煙灰,嘴角上挂着一個不相信能辦到的讪笑。
馬慕韓試探地說:
“北京隻有十天工夫全市就合營了,上海趕上去,一個星期行不行?”
“完全可以辦到,隻要工商聯和同業公會抓緊宣傳教育等等準備工作,一定沒有問題。
”江菊霞說。
“江大姐文武雙全,布置會場,調動幹部,草拟講稿,準備申請,出色當行。
隻要江大姐把棉紡公會那批幹部帶到工商聯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