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首頁
    早就四面楚歌窮途末路了。

    諸葛丞相雖外尊儒術,骨子裡可還是個腳踏實地的法家的門徒呢。

     聽到荀诩的話,郤正的眼睛睜的大大的:“怎麼會不行?難道讓我們繼續與這個背叛了理想的國家來往?” “我們的首要敵人是曹魏,必須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

    不然我國兩線作戰,國内怎麼受的了。

    ” “秉承正義,立足正統,順應天命的蜀漢又怎麼會敗?” 郤正說的正氣凜然,荀诩隻好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聲明這隻是他的個人意見,同時心裡給郤正貼上一個“迂腐書生”的标簽。

     報告趕在了中午之前完成,除了荀诩的分析,郤正還自己附上了一篇洋洋灑灑的見解,中心意思隻有一句話:“交之無宜,名體弗順,宜顯明正義,絕其盟好。

    ” 郤正寫完最後一句,在落款處蓋好敦睦使的印章。

    荀诩立刻将這份報告卷好,外面用絹裹住,拿蠟封入口,然後用一個镌刻着“漢禦郵封”的銅環籀在了文書卷軸上。

    這是外交公文專用封,帶有這個銅封的文書都被視為禦覽文書,傳遞過程中禁止被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拆閱檢查,視同皇帝本人一樣神聖不可侵犯。

     荀诩将套好的文書攥在手裡,對郤正說:“你在這裡等張大人回來,我親自去把文書送出去。

    ”郤正“唔”了一聲,顯然對剛才的争論還存有芥蒂。

    荀诩沒時間理他,吩咐仆役備好馬匹,然後匆匆走出了敦睦館。

    報告越早送出去越好,哪怕隻早一天抵達成都,都會對外交決策産生重大影響。

     他到門口的時候,仆役已經牽了一匹馬過來,并插上了“敦睦使”的旗字。

    荀诩理也不理在一旁的監視者,雙腿一夾馬肚朝着牛津飛馳而去。

     因為有敦睦使旗,一路上暢通無阻,很快荀诩就趕到了牛津外交專用碼頭。

    他翻身下馬,急步朝着碼頭走去,走到一半他心中忽然一沉,因為遠處的牛津碼頭泊位上空無一船。

    按照常理,這裡應該十二個時辰都有外交快船值班才對。

     荀诩心急火燎地來到碼頭大門,叫醒正在打盹的看守軍士:“我是漢敦睦館的主簿,現在有一封緊急文書需要送出去,本館的專用快船呢?” 士兵揉揉惺忪的睡眼,回答說:“對不起,所有的船今天都被送去檢修了。

    ” “所有的船?” “是的,今天早上運走的。

    ” “那什麼時候能送回來?” “不知道,怎麼也得兩、三天吧。

    ”士兵看荀诩急的滿頭大汗,好心地寬慰道,“修船就是這麼麻煩了,平時我軍檢修船隻也得花這麼多時間。

    ” 荀诩心裡清楚,這絕對是薛瑩幹的好事。

    他不敢攔截禦覽文書,于是就在運載工具上做文章,故意挑選在今天檢修全部船隻。

     對于東吳來說,将這份文書攔截住有很重要的意義。

    如果蜀漢在孫權正式稱帝之前得到消息,并搶先一步反應,會在外交上占據更大主動。

    這也是為什麼孫權要對稱帝一事保密,不肯事先照會蜀漢。

    “稱帝前照會”與“稱帝後照會”在外交涵義上是不同的。

    前者意味着這一舉動征求過了——盡管隻是象征性地征求——盟友的意見,并得到了充分理解,這也暗示盟友在這一問題上的影響力;而後者則意味着稱帝是東吳的内政,不需要征詢任何其他國家意見,隻要接受既成事實就可以了。

     所以照會時機的選擇事關東吳的自尊心,而對蜀漢封鎖消息卻又暴露出了他們的自卑心态。

    用荀诩的話說就是:“又是一個小動作。

    ” 不過這個小動作現在卻把荀诩難住了。

     通常來說,敦睦館于成都之間的外交聯絡通道一共有三條:普通信件與文書一般交給有蜀漢官方背景的商船隊傳送;保密文書通過武昌西牛津碼頭的外交船隻送回蜀漢;而特别緊急文書則會使用吳國的陸路驿道由武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