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直接送抵江州。
現在牛津碼頭的外交船隻已經無法使用,陸路驿道更不可靠,薛瑩完全可以制造随便什麼借口,讓文書在路上延遲上幾天。
荀诩看起來隻有一種選擇。
他轉身上馬,抖動缰繩向着武昌東側的龜山碼頭奔去。
龜山碼頭是武昌最大的民用港,與建業的方山港一東一西支撐起長江流域商業活動的水路樞紐網絡。
龜山港口裡常年客商雲集,除了東吳與蜀漢的商旅以外,甚至連曹魏、西域、邪馬台、高句麗、身毒等地的商船也能見到,放眼望過去一片五顔六色的商旗,十分熱鬧。
碼頭旁邊還特意建有商棧、旅店以及其他服務型行業,以方便來往商人,俨然已經成為一個武昌的衛星鎮。
荀诩到了龜山碼頭以後,高舉着敦睦使的旗号呵斥路上的行人與牛車讓開,無視“禁止馬馳”的标志牌,直接縱馬來到了蜀漢商船專用的停泊區。
作為東吳的重要盟友與貿易夥伴,蜀漢商隊在吳國經濟中占有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因此出于外交與經濟目的,吳國在龜山碼頭特意設置了一個漢商榷所,專門用來停放蜀漢籍的船隊。
碼頭的守衛一看到荀诩舉的旗幟,也不敢攔阻,讓他一路暢通無阻地跑到了漢商榷所泊位之前。
此時停泊在這裡的商船足有二、三十條,每一條船上都挂着兩面旗子,一面是象征着蜀漢船籍的炎漢黃旗,一面是自己的商号标旗。
黃旗高挂正中桅杆,标旗則挂低上一格。
荀诩騎着馬在碼頭邊上轉了一圈,來到一艘标旗寫着“糜”字的青桐大船之前。
這是一艘屬于糜氏家族的商船,糜家在成都是赫赫有名的豪商,其家主就是昭烈皇帝麾下的老臣糜竺。
糜竺早在徐州時就是身價億萬的商人,後來追随劉備入川,被封為安漢将軍;因他弟弟糜芳投降了吳國,糜竺十分不安,最後竟病死于章武二年。
他的家族從此不再參與政治,而是重新回到商業領域發揮糜家的特長,蜀漢朝廷也在政策上多加扶持。
久而久之,糜家便成為了蜀國舉足輕重的豪商,麾下的商船隊有幾十艘之巨,比起糜竺當年的資産還要多。
敦睦館的日常文書就經常通過糜家船隊送回益州。
“敦睦館急使!有人在嗎?”
荀诩沖着船艙裡大喊,很快一個商人打扮的老人走出來,用手遮住太陽光朝荀诩這邊望了望。
一見敦睦使的旗幟,老人面容一凜,急忙走到船頭,雙手抱拳恭敬地鞠了一個揖:
“不知大人到此,有失遠迎,小民糜範當面恕罪。
”
荀诩也不跟他客套,從馬上跳下來直接走到糜範跟前,急切地問道:“你的船現在可以起錨嗎?”
“随時可以……不過……”糜範面露猶豫神色,“這條船在等一批雞舌香進艙,恐怕要今天晚上才能裝完。
”
“調别的船去裝,現在有緊急文書需要立刻送去成都。
”荀诩的口氣裡沒有商量的餘地。
糜範看看荀诩的表情,商人的經驗告訴他與眼前這個人争辯有害無益。
于是他乖乖閉上了嘴,将荀诩請進船艙,備好上茶,然後叫身邊的小厮去把還在岸上逍遙的水手們盡快找回來。
在等候的時候,糜範注意到這名敦睦館官員将手指交疊在一起,一直不安地向碼頭入口望去,心裡暗自猜度這一定是一份不得了的文書。
過了約三柱香的時間,水手們陸續回到了船上,糜範催促他們立刻扯帆拔錨,準備啟程,然後回到船艙讨好地對荀诩說:“大人,這條船已經準備就緒了。
”荀诩的表情稍微松懈了一點,糜範可以聽見他輕輕地松了一口氣。
就在這時,碼頭另外一側傳來一陣嘈雜的馬蹄聲。
荀诩面色一變,急忙起身靠到船舷去看,隻見薛瑩率領着一批騎士沖着這條船而來,顯然他是接到了追蹤荀诩者的報告。
※版本出處:幻劍書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