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建築樸素了不少,但仍舊透着威嚴之氣。
旁邊建築群都是漆黑一片,惟有此處的燈火通明,十幾盞大燈籠吊在殿角,将整個殿内照的如白晝一般。
三個人進殿以後,發現吳主孫權已經安坐殿中了。
隻是他今天特意高高在上,與三個人相隔有二、三十步,那著名的碧眼與紫髯因為距離遙遠而有些看不清楚。
張昭與顧雍兩名重臣分别站在兩側,表情不一。
大概是因為深夜緊急召見的緣故,所有繁文缛節都被省略掉了。
孫權既沒有派人送上茶水來,也沒有象往常那樣親切地詢問他們在武昌的生活起居,而是直接切入了正題。
荀诩從這個面目看不清楚的統治者聲音裡努力分辨出了一絲自豪、一絲膽怯、一絲惱怒以及一絲焦躁不安。
“今日召見貴使,是因為吳國近日内會有一項重大的政治舉措。
出于對盟友的尊重,我覺得有必要在這之前知會貴國,希望能得到貴國的理解和支持。
”
“我會傳達給諸葛丞相的。
”張觀低下頭,沒有多說。
孫權并沒有直接挑明“稱帝”,而是開始從他的父親孫堅開始談起,接着談到兄長孫策,将整個江東的曆史回顧一遍,語氣裡充滿了感慨。
荀诩注意到在談話中孫權反複強調“孫氏江東”這個詞。
接下來孫權話鋒一轉,喋喋不休地說起了昭烈皇帝劉備當年困居江夏時江東施以的援手,以及兩方在抵抗曹魏侵略時的無間合作。
荀诩注意到孫權的情緒似乎很激動,不時揮舞手臂來加強感染力,聲音時而高亢,時而低沉。
就演說技術來說相當不錯,但在這一共隻有六個人的大殿裡總給人一種奇怪的不協調感。
“演說”一直持續了兩柱香的時間,孫權最後談到了目前吳漢聯盟的必要性以及他個人對諸葛丞相的敬慕,他強調說:“我相信以諸葛丞相的智慧,一定能夠理解,吳漢兩國的同盟無論是從曆史的角度還是現狀來看都是必需的,任何時候都是……”
“終于說到關鍵地方了……”荀诩心想。
“……鑒于以上考慮,舊的合作形式已經不适宜當前嚴峻的鬥争形勢,我認為吳漢聯盟應該具備新的内涵。
”說到這裡,孫權閉上了嘴。
在他旁邊的顧雍則不失時機地接口對下面的三位蜀使說:“我們東吳臣民一緻認為,我主孫權應該登基稱帝,與貴國皇帝并肩而戰,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鼓舞兩州士氣,震懾敵人。
”
這個消息終于從東吳決策層的嘴裡親口說出來了,三名蜀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有說話。
其實郤正很想開口抗辯,但被張觀和荀诩的眼神壓了回去。
辯駁不是他們的工作,他們的工作是将吳國的官樣聲明以及弦外之音一并帶回去,交給成都朝廷去處斷。
顧雍繼續說道:“等到兩國成功地恢複中原,豫、青、徐、幽四州歸屬東吳;兖、冀、并、涼四州歸屬漢,兩國以函谷關為界,共享天下。
”
“這究竟是在向我國示好還是示威……”荀诩不明白為什麼東吳要在這時候提出這份政治地圖,這份地圖幾乎沒有實用價值,除了明确無誤地把東吳的野心表面化以外,沒有什麼用處。
還是說,孫權其實是想要一個與他地位相稱的戰略目标?
“我主登基在即,這個消息一定會引起外界的種種猜測甚至負面謠傳,為避免盟友和天下人不必要的誤解,今天特意召見幾位澄清一下我方的立場,并希望能得到貴方的理解。
”
對于這樣的外交辭令,荀诩隻能是冷笑。
如果東吳真的有誠意,就該在決定稱帝前就征求成都的意見;最起碼應該在登基儀式前以正式的國書通知蜀漢。
而事實上,若不是今天他成功地把這個情報送了出去,恐